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造法:基本原则及其对国际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25 17:17

  本文关键词:国际造法:基本原则及其对国际法的意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造法 客观性原则 国际民主原则 国际合作原则 国际法治原则


【摘要】:国际造法的基本原则属于立法原则的范畴。国际造法的基本原则为:客观性原则、国际民主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国际法治原则。国际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国际造法中,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使国际法成为国际社会真正的法律;只有坚持国际民主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的统一,才能使国际法在国际社会起到法律的真正作用;只有坚持国际法治原则,才能使国际法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国际社会没有集中统一的立法机关,主权国家既是国际法的主体,又是国际法的造法主体。虽然有些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参与国际造法活动,但这些政府间国际组织只不过是依某种协定建立起来的国家联合体,它们创立的国际法仍需国家的批准或同意才能生效。因此,从根本上说,所谓“国际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古祖雪;;现代国际法的多样化、碎片化与有序化[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徐光科;论国际法的特殊主体[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欧元雕,孙蕾;发生论和价值论视角下的道德与法律——兼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尹玮;;浅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中的地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6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7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8 左卫民;裁判依据:传统型与现代型司法之比较——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9 薛军;良法何在?——论法治的价值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玉;张明新;;环境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东江;商业银行安全运营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张军旗;世界贸易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3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青波;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分析[D];湘潭大学;2001年

5 武之歌;违约归责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勇军;《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监督机制[D];外交学院;2002年

8 李娟;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之间关系的嬗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创豪;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评审机制评析[D];暨南大学;2002年

10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冲突与政府间组织的网络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的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衡;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3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333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