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审议机制论析

发布时间:2018-01-01 06:34

  本文关键词: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审议机制论析 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合作框架协议 区域合作 审议机制 协商


【摘要】: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是"一国两制"方针下的国内区际合作模式,是我国在遵守WTO法律规则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重大突破。合作重点亮点突出,合作领域广泛,但对于合作框架协议的审议机制没有明确的规定。参照国际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和值得思考的制度缺失,文章认为要从粤港澳的紧密关系出发,以"一国两制"的方针为指导,构建以协商谈判为主、以法律手段为辅的审议机制。
[Abstract]: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is a domestic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model under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d it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odel based on China's compliance with the legal rules of WTO. The key points of cooperation are outstanding. The scope of cooperation is extensive, but the review mechanism of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is not clearly stipulated. Referr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lack of system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w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e deliberative mechanism should be based on 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 supplemented by legal means.
【作者单位】: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96;D922.29
【正文快照】: 为了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称《纲要》)、《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以下统称CEPA),促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广东省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傅明;张讷;;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分散型争端解决机制[J];国际经济法学刊;2006年02期

2 沈四宝;付荣;;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法律制度之比较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伯侨;涂琳芳;;《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法律问题三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4 慕亚平;;粤港澳紧密合作区的法律依据及相关问题解析[J];珠江经济;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艳;;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叶世隆;;论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对策措施[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麻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之探讨——以比较研究为视角[J];东南亚研究;2005年04期

4 梁靖;李晶晶;;关于建立中国—哈萨克斯坦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几点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08期

5 邹倩;陈立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刑事司法协助机制的完善[J];法学与实践;2009年02期

6 陈伟贤;;建立完善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7 王瑞双;胡焕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构设置的构想[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8 邹倩;陈立毅;;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刑事司法协助机制的完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杨丽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及其对广西经贸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马永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剖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艳;;WTO体制下两岸四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法律选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涧秋;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黄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学森;金融综合经营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史晓丽;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殷洁;区域经济法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会春;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魏红;区域贸易安排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卡利娜;拉美国家应对ICSID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李小霞;国际投资法中的根本安全利益例外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营;中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麻巧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勇;WTO关于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律规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熊璞玉;自由贸易区贸易与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朱艳;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一体化问题探讨[D];外交学院;2006年

7 习平;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经贸争端解决方式完善的几点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王晓峰;中亚国家投资立法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张良;WTO框架下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学路径[D];湘潭大学;2006年

10 林小红;论创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促进法[D];湘潭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兴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及意义[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2 叶兴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剖析[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3 王伶;试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4 金晓晨;修订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5 沈四宝,王秉乾;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杂志;2005年06期

6 黄敏;方印;王大亮;;CEPA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对NAFTA协定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借鉴[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7 朱最新;;论粤港澳经济一体化中的法制协调[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10期

8 秦建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争端解决的报复制度剖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檀木林;CEPA实施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慕亚平;陈晓燕;;CEPA协议实施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美琦;;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J];学理论;2011年20期

2 李宜强;;法国复合治理研究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9期

3 杨爱平;;区域合作中的府际契约:概念与分类[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4 尤乐;;论区域合作视角下的ECFA[J];法学杂志;2011年06期

5 沈海涛;;朝鲜半岛问题新动向与中国的东北亚战略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相君;;区域合作保护海洋环境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董友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新态势——基于“和谐世界”理念的新视角[J];桂海论丛;2011年04期

8 ;开放开发深入开展[J];当代广西;2011年13期

9 李宜强;;区域合作的基础:复合行政与法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铭娜;武振玉;;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弘;王亚楠;;贵州省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坚持“环境权”理念之必要[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王崇举;;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武贤;雷明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制度创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磊磊;;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构建研究——全球化时代东亚各国的占优发展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海进;;借助场县共建舞台唱好区域合作大戏[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益伟;;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路径选择[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秦学;;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诸葛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西部律师业的影响[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陆兵;;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努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丽娟;区域合作必须拆除“隐身墙”[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周建政;加强区域合作 谋求共同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郝安振;强化区域合作[N];中国人口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魏红欣;全球区域合作风火提速[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解丽娜;青洽会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赢[N];国际商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铁兵 吴新光;区域合作 谋求多赢[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7 莫莎(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区域合作中的环境与贸易[N];经济日报;2005年

8 记者 桂榕;互利共赢 推进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N];江西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田川 谢若闲 实习生 徐婕;“泛珠元年”纪 区域合作写宏篇[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王崇理;关注面向南亚的区域合作[N];云南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卓;新自由主义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3 曹阳;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胡仁霞;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汤山文;论深港经济合作的寻优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芹;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帷洋;我国邮轮经济的区域合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黄士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基础、障碍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8年

4 林镇鸿;泛珠三角工业共同市场的开拓与建立[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建勋;中国对外政策中亚洲意识的发展及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6 张世宏;云南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游姝琪;闽、浙、赣三省毗邻区跨区域合作的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高景楠;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宝勒尔;蒙古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与“东亚共同体”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6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36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