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的发展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法及其分支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目前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水资源合作的拓展体现在合作客体范围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多样化、合作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几方面。随着一体化管理的推进,跨界水的国际合作仍有改善的空间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branch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At present, the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cooperation obj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and considerabl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ransboundary water.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国际河流利用的国际合作原则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28)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3
【正文快照】: 国际合作原则指国际法主体有义务以协商对话等和平方式促进政策和行为的协调与相互支持。在和平共处中进行国际合作原则作为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1]63-64《国际联盟盟约》首次正式规定会员国有增进国际合作的义务,但此时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大国间为划分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孔令杰;;跨界水资源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郑先武;;“新区域主义”的核心特征[J];国际观察;2007年05期
3 叶正佳;《印孟恒河河水分享条约》与高达政府的南亚政策[J];南亚研究;1997年01期
4 白明华;;印度河水争端解决机制的启示——兼论我国大湄公河水争端的避免解决[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3期
5 郝少英;;国际水生态文明的法理基础和科学内涵[J];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6 N.A.扎瓦赫里;李红梅;;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度河水系上的合作[J];水利水电快报;2011年05期
7 边永民;;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评论[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8 何艳梅;;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模式与新发展:实证分析、比较与借鉴[J];资源科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玺;1864年清廷翻译《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马[F;;“新地区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J];创新;2009年03期
3 陆金梅;;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治理[J];创新;2011年03期
4 张正德;;司法,抑或“司政”——评日本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5 尹晓凤;;大陆与香港法律冲突及调整的现实困难[J];当代经济;2008年11期
6 徐迪;宋奇洋;;论美国“对台政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秋玲;国际法定义新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义明;;试析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区域主义特征[J];东南亚纵横;2009年01期
9 张义明;;加尔通的结构一体化理论剖析[J];东南亚纵横;2009年05期
10 衣淑玲;;我国双边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分析及其完善[J];电子知识产权;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志坚;邢鸿飞;;国际河流法刍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郝少英;;跨国河流突发性污染消解法律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徐伟力;;试析沿海国防止船舶污染管辖权[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7年卷第1期[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4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张学森;金融综合经营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殷为华;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练育强;近代上海城市规划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朱鹏飞;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杜军强;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的法律控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文;国际法渊源中的软法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洪霞;中国与欧盟气候合作机制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苗丽;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能源合作与中国的功能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衍龙;东亚安全合作模式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5 李慧君;亚太经合组织(APEC)争端解决方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詹丹凤;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珂;论国际组织的责任[D];郑州大学;2011年
8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鞠光宇;从最新国际海洋划界案例看中日东海划界原则的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石鹏飞;南沙群岛争端和平解决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婧;李铎;毕攀;付晓刚;;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2 黎尔平;;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3 康斌;PERRETT Lisa;李运刚;何大明;;Are the fis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Mekong interconnected?[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年02期
4 李希昆;;关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立法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锡镇;;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展、障碍与出路[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6 吴世韶;;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7 万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国际法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代红;跨界水的利用和保护应遵循的原则[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冯彦,何大明;国际水法基本原则技术评注及其实施战略[J];资源科学;2002年04期
3 王秋根;;从国际法上的国际合作原则看国际贸易争端[J];知识经济;2011年02期
4 何艳梅;从基本概念的演变看现代国际水法的特点[J];法治论丛;2004年05期
5 吉敏丽;;国际合作原则: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齐盛;;从国际法上的国际合作原则看伊朗核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7 李丽;;国际水法中的合作原则及其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启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祁幸;;国际合作原则之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9 王国锋;杨洪斌;;国际水资源争议事件处理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10 谭宇生;;国际流域争端的若干法律问题——兼论我国的应对策略与机制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舒曼;;国际水法新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何艳梅;;从基本概念的演变看现代国际水法的特点——兼论对中国的启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白中红;;论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国际法基础[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石文龙;;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与当代国际法的新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陶蕾;;“国际河流水权”之于国际水法理论的构建[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树兴;顾海蓉;;国际合作原则与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之我见[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8 胡德胜;;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蒲俊丞;王江;;论跨界河流生态受益者补偿原则[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何芳芳;;分析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之预防原则[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王群;和谐世界理念和国际法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沙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在我国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陈雷;解读反腐败“最广泛国际合作”的原则和精神[N];检察日报;2005年
4 王新建;关于对战争犯罪的惩处[N];战士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蔡岩红;各国可视受害情况保留对日索赔权利[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泽;国际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孙畅;海洋垃圾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制:成就、缺失与前路[D];吉林大学;2013年
4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福威;论“反恐”中的国际合作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彭博;论反洗钱国际合作及中国的对策[D];湘潭大学;2007年
3 杨明;国际水法基本原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安杜;国际法视角下的尼罗河流域水资源争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崔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孙树春;空间碎片所致环境问题的国际法规制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崔鲁静;论妨害海上航行安全不法行为的相关国际法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丁彤波;论《SPS协议》及《TBT协议》下世贸成员采取与标准有关措施的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黄世华;论国际法上的国际环境合作[D];福州大学;2006年
10 李霓;和谐世界的构建与国际法理论的发展[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2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39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