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中美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中美比较研究 出处:《农业经济》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种子技术是农业经济的核心。美国是当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制度也是国际领先的。通过对中美两国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植物新品种权的理解,拓宽农业贸易研究的视野。
[Abstract]:Seed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griculture toda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of new plant varie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plant variety rights. Broaden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trad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997.1;D923.4
【正文快照】: 一、农业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1.植物新品种权农业知识产权涉及专利保护、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地理标志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其中,植物新品种权是较新的类型。植物新品种权是以权利为标的的物权,其所有人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相关智力活动成果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春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的比较研究[J];法学杂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远;;美国职务发明制度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杨红朝;;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5 贾小龙;;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6 阳平;;论商标的创造性[J];中华商标;2006年03期
7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8 宋慧献;;商标保护与艺术表达自由——评“Barbie(芭比)”玩具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9 姜海洋;;角色商品化的商标法保护[J];中华商标;2007年08期
10 祝建军;;美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强;;职权分离模式下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胡嘉倩;;现有技术抗辩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闫文军;;从有关美国判例看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8 付明星;;专利国际保护的新动向——兼评《实体专利法条约》对我国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9 刘筠筠;;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兼论等同原则的适用[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李昭;;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几点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彩霞;植物品种权许可实施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吕炳斌;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彬;演绎作品著作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何笃丰;论版权权利穷竭[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如庆;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先彬;版权法下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玉萍;商标商业性合理使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林立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隆军;论功能性限定特征解释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志本;从UPOV1991文本与1978文本比较看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向[J];中国种业;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九州飞鸿[J];浙江林业;2004年09期
2 傅和平,李晓昱;对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的调查分析[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3 徐淑萍;杨艺;朱治能;;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的体会[J];人民司法;2006年01期
4 康志河;赵博;;植物新品种维权案件的实践与思考[J];种子世界;2006年03期
5 ;一起跨省植物新品种侵权案审结[J];北京农业;2007年05期
6 ;植物新品种侵权如何界定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J];种子经销商;2007年01期
7 胡文进;;专利模式保护植物新品种之缺陷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黄晓颖;;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策略[J];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03期
9 邓怡文;岳丽娟;;我国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分析[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10 牟萍;;如何运用主要发达国家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重甲;王超;;从中美植物品种侵权判定看我国植物新品种的发展与未来[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2 徐伟奇;;从孟山都申请大豆专利案看入世后的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3 李晓秋;范卫红;;论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中国林业植物新品种的法律保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4 ;约稿通知[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约稿通知[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茸;中国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初具规模[N];农民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科;依法保护植物新品种[N];人民日报;2001年
3 齐联;我国拟建三大网络体系 保护林业植物新品种[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让植物新品种得到更好的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锦 通讯员 张健康;我省78个植物新品种拿到了“专利”[N];浙江法制报;2012年
6 记者 吴兆U,
本文编号:1398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39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