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法制的缺陷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法制的缺陷与完善 出处:《世界农业》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简述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法律体系构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法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完善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法制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未来中国参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条约的制定时提供立法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law system,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of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biod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rotection of specific strategies, aimed at the future China in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related treaties provid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9;Q16
【正文快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人类活动本身,必须建构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法制来规制人类行为。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制度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梁康康;王智;;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中所存在的权利冲突[J];环境保护;2008年23期
2 赵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之协调——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为视角[J];学术交流;2009年06期
3 赵绘宇;WTO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及我国的环境法律应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洪洋;朱绍辉;;论我国林业行政许可制度[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2 张辉;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魏雷东;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生卫;论经济法的生态价值[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瑞萍;从“代际公平”理论反思民事主体制度的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6 李天姝;;现代环境法的伦理道德审视[J];才智;2011年05期
7 翁京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秦鹏;;论环境资源法中人的法律形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肖春茂;;法律文化的概念新释[J];成功(教育);2009年11期
10 胡晖,陈添;绿色壁垒的法律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忠海;;构建和谐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政府.企业”WTO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赵世璐;;绿色海关计划的实施对中国海关履行环境保护职能的影响及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3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磊;;《生物入侵防治法》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构想[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伟;;维护和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于静;;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晁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9 温晓芸;;论内资“BOT”方式在西部大开发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及其作用[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10 陈海嵩;;国际环境立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曹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小矿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蒋先玲;项目融资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朱建庚;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姜泽平;我国开征污染税制度构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俊斌;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申家杰;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生态法审视[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林晖;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郭颖;论拆船污染防治的国际立法及发展[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uliette Young;Caspian Richards;Anke Fischer;Lubos Halada;Tiiu Kull;Antoni Kuzniar;Urmas Tartes;Yordan Uzunov;Allan Watt;王仕琴;;中欧和东欧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冲突[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年07期
2 ;雪山下我们宣言——云南省通过《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J];创造;2008年02期
3 吴晓青;;承担国际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 应对气候变化——在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J];环境教育;2008年03期
4 ;《丽江宣言》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J];云南画报;2008年02期
5 舒e,
本文编号:1415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1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