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探析
本文选题:引渡 切入点:人权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国际社会盛行人权与引渡相联系的发展趋势,阻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主要有死刑、酷刑、强迫失踪、不公正审判及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等问题。我国要想把外逃罪犯顺利引渡回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引渡合作。针对死刑问题,我国应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附条件引渡只是目前的过渡性手段,我国应承认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积极推进引渡条约的签订,而最彻底的解决途径就是取消一部分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判决。针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惩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监狱条件等这些人权因素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同时应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条款,实现对经济职务犯罪人的引渡。
[Abstract]:The prevailing trend of human rights and extrad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ath penalty, torture and enforced disappearances as the main human rights obstacles to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Unfair trial and specia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s. If China wants to successfully extradite fugitive criminals to China, it must strengthen its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extradition. In view of the ques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China should resolve the problem step by step and step by step. Conditional extradition is only a transitional means at present. China should recognize the principle of non-extradition of those fac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signing of extradition treaties. And the most radical solution is to abolish death sentences for some non-violent economic crimes... Special protection for minors for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and punishment. Prison conditions and other human rights factors, China should further promote judicial reform,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nd actively use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to achieve the extradition of economic duty offenders.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9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风;;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2 杨宇冠;胡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和谐社会——以刑事司法为主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杨宇冠;;死刑与引渡分析——以中西引渡条约为切入点[J];人民检察;2006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建军;同案同判的宪政意义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法学;2003年03期
2 陈裕琨;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3 王飞跃;我国财产刑与刑法基本原则的背离及其完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刘守芬,方泉;行为与罪责:基于网络技术的几点适应性考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小虎;对刑法解释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于阜民,田雨;中国刑法与大陆法系刑法共同犯罪人类型比较[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叶肖华,张铁雁;犯罪客体的检讨与定位[J];当代法学;2003年03期
8 吕岩峰,李海滢;国际刑事管辖权冲突的“适当法”观照——来自国际私法学的借鉴[J];当代法学;2004年04期
9 聂昭伟;;论犯罪构成与证明责任分配的互动关系[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10 陈兴良;奸淫幼女构成犯罪应以明知为前提——为一个司法解释辩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陈磊;商业瞒骗走私犯罪刑法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志远;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的前序性展开[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钢;论合同债权的刑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徐启明;论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基础[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桂梦美;组织犯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徐大勇;犯罪构成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秦永峰;罚金刑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叶希善;保安处分的机能演化及体制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张海峰;妨害婚姻家庭犯罪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马琳;辩诉交易制度探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马建全;论共同犯罪成立的理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秉志,陈一榕;试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2 赵秉志;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J];政治与法律;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水明;叶剑锋;;死刑不引渡原则与国家主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8期
2 赵洲;;履行保护责任:规范实施与观念塑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任兰;;腐败犯罪境外追逃措施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4 韦洪发;;略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权保护[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9期
5 杨燕;;关于我国死刑不引渡原则适用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6 玛丽亚木.依明;;引渡制度基本原则及完善我国引渡立法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7 钱岩;;引渡背景下的刑事法变革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强军;;死刑不引渡不应成为“倒逼”国内废除死刑的理由[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赵玉林;;从《世界人权宣言》看人格尊严与人权间的内在联系[J];人权;2011年04期
10 张天琪;;从适用范围角度谈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的限制问题[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许耀明;;欧盟关于结婚权与组成家庭权之保护:从欧洲人权法院与欧洲法院相关案例谈起[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衡;;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有关“拉萨事件”的若干国际法思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那力;杨楠;;环境权与人权问题的国际视野[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肖健明;;论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的改革[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张辉;;论国际投资法和人权法的关系[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年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引渡条约》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年
3 张慎思;经济金融犯罪完全适用引渡范畴[N];法制日报;2007年
4 陈默;中法引渡条约内容敲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高敏;人权保护中的双重标准[N];法制日报;2011年
6 简光洲;引渡条约不会成“免死金牌”[N];东方早报;2008年
7 郭晓宇邋本报实习生 李娜;中国与发达国家缔结引渡条约步伐加快[N];法制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汪闽燕;中国追回贪官外逃资金将有新尝试[N];法制日报;2010年
9 马守敏邋本报通讯员 王延晓;引渡条约 加强中外司法合作[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风;关于境外追逃的若干问题研究[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廖敏文;《联合国土著民族权利宣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衣淑玲;国际人权法视角下《TRIPS协定》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王国锋;WTO的人权理念[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李綦通;理想国际刑法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杰;死刑不引渡原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建平;试论死刑不引渡原则[D];四川大学;2007年
3 丁伟峰;人权的国际法保护与中国法治化进程[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唐艳;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人权保护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新红;人权保护与死刑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黄培;国际妇女人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孙婷;国际法对移徙工人权利的保护[D];外交学院;2009年
8 张振宇;自然灾难中的人权保护[D];外交学院;2011年
9 葛淼;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贸易与人权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贤达;论死刑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9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2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