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纽约公约》下仲裁协议效力的确定——以“默示仲裁协议”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2 03:37

  本文选题:仲裁裁决 切入点:《纽约公约》 出处:《法学杂志》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外国商事仲裁裁决在我国申请承认与执行时,《纽约公约》是我国审查外国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根据《纽约公约》第2条规定,默示仲裁协议并不属于该公约所规定的书面仲裁协议的范畴。《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了仲裁协议效力判断的准据法,但并不全面。在某一缔约国依据默示仲裁协议作出的裁决可否在其他缔约国获得承认与执行,需根据执行国法律进行判断,有的国家根据其国内法承认默示仲裁协议效力之规定,对此予以承认与执行。在目前的立法思想和现行法律下,我国有限度地承认默示仲裁协议的效力,依据该协议做出的外国仲裁裁决,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方能获得承认与执行。
[Abstract]:When a foreign commercial arbitral award applies for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is the main legal basis for our country to examine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commercial arbitral awards. According to Article 2 of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An implied arbitration agreement does not 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a written arbitration agreement under the Convention. Article 5 of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sets out the applicable law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But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whether an award made under an implied arbitration agreement in a Contracting State is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in other Contracting States shall be jud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the State of enforcement, Some countries recognize and enforce the provisions of tacit arbitration agreement according to their domestic law. Under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ideas and existing laws, our country has a limited recognition of the effect of implied arbitration agreement. Foreign arbitral awards made under the agreement can be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only after certain conditions have been met.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资非正常撤离法律规制问题研究”(项目号:10CFX07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亚英;论《纽约公约》与仲裁协议的形式[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朝;;和谐司法与律师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郭树理;CAS体育仲裁若干问题探讨[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3 杜新丽;论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兼论《纽约公约》在中国的适用[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4 赵百丽;;论国际商事仲裁的提起仲裁时效问题[J];北京仲裁;2005年01期

5 李彩霞;;网上仲裁地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仲裁;2005年01期

6 王琼妮;宋连斌;;从案例看我国仲裁法上放弃仲裁管辖权异议的效力[J];北京仲裁;2006年03期

7 赵秀文;;论仲裁规则的适用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J];北京仲裁;2006年04期

8 牛岩;;“初步命令”初探——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新规定[J];北京仲裁;2007年03期

9 乔欣;赵玲;;浅议强制合并仲裁[J];北京仲裁;2008年01期

10 卢松;;依据仲裁协议准据法决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基于案例的分析[J];北京仲裁;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丁伟;;论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马占军;;国际商事仲裁员披露义务规则研究[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司法如何应对民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孙志勇;;律师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角色[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陆银清;;论双语庭审的程序性保障——以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法院庭审的双语运行为视角[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4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施益;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叶青蓝;专利效力争议的可仲裁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邓颖娴;强制性体育仲裁的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彬;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基本权及其保障[D];西北大学;2010年

7 汪明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丹丹;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徐燕;我国商事仲裁送达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刘云雷;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向宁;本案中仲裁协议是否书面存在[J];中国律师;2001年07期

2 王生长;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确定[J];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02期

3 王元歌;无效还是有效——既选择仲裁又选择诉讼之仲裁协议的认定[J];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02期

4 阎铁毅;简析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何其生;论电子仲裁协议的要件[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6 朱伟东;尼日利亚的普通法仲裁浅谈[J];河北法学;2003年05期

7 赵秀文;论法院对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及其适用法律的认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娄丙录,罗永辉;仲裁协议变更与转让效力的法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李主峰;浅析仲裁协议特征、法律效力及其性质[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璐;不规范仲裁协议的效力研究[J];政法论丛;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连毅;姜霞;;浅论仲裁协议的效力[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永双;宋晓丽;;仲裁协议效力论 基于2006年仲裁法司法解释和2005年贸仲仲裁协议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永国;管秀红;;浅析仲裁协议的基础与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娜;;浅析仲裁协议的效力——兼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徐家力;;论仲裁协议的效力及解释[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汤卫东;沈建华;;体育仲裁协议强制性特征的法理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s in Chinese Courts[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余贵忠;;关于《仲裁法》若干问题的研究[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余贵忠;;关于《仲裁法》若干问题的研究[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10 于燕华;;浅谈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后仲裁协议的再次使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汉军;在履行合同中达成的仲裁协议是否有效[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王承杰;浅谈仲裁协议的订立[N];中国贸易报;2000年

3 蔡鸿达;仲裁协议规范的重要性[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4 ;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前提[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5 小莉;签订仲裁协议应注意哪些问题[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仲裁;只有放弃仲裁协议 方可进入诉讼程序[N];中国贸易报;2005年

7 江莹;完善仲裁协议的方法和意义[N];法制日报;2000年

8 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 刘会利 律师;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N];国际商报;2002年

9 於春阳;从个案谈仲裁协议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嵇绍军;仲裁协议的“书面化”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凡;论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及其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镭;仲裁协议未签字人参与仲裁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杨成龙;仲裁协议要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武丹枫;网上仲裁协议的效力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志;论仲裁协议制度[D];郑州大学;2001年

6 庞冬梅;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王岩;论仲裁协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滨;论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杨;论仲裁协议对非签字人的扩展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孙彦臣;评中国仲裁法关于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46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46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