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的国际处理措施_《东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核安全的国际法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大学》 2013年
核安全的国际法制度研究
滕海莲
【摘要】:随着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的扩大和对于核能开采利用技术的深入探索,核能的发展和利用已经成为整个国际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核能以其高效、清洁的优势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宠儿,但是,核能的利用又存在着高危险性、高污染性、高事故突发性,因此,核能的安全利用成为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对于核安全的规制,离不开法律,由于核辐射和核污染具有跨界性,所以,国内法对于核安全的规制有限,这就需要国际法来对核能的安全利用进行有效的规制。目前,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主持下,针对核安全各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法规范,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法体系,但是,不管是从整体上看这个体系还是从整个体系内部出发,都存在大量的漏洞和问题。 首先,本文对于“核安全”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目前学界存在的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梳理,对于“核安全”的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笔者在本文当中要研究的对象,其次,对于国际法规制核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阐述,这就为笔者在之后对于核安全国际法制度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再次,系统阐释核安全国际法制度体系,在阐释整个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对策。这一体系是由核安全国际法基本原则、核安全国际公约体系及与核安全相关的其他法律性文件这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原则是国际立法必须遵守的大前提,核安全国际公约是整个体系的主要内容,与核安全相关的其他法律性文件是补充,并且对整个核安全国际法制度进行评析,主要对核安全国际法制度体系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在这部分,笔者用到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不但在各个国际公约之间进行了对比,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得出整个核安全国际法制度体系所存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核安全国际法制度体系的对策,笔者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分析出整个核安全国际法制度体系内的国际公约、法律性文件的完善对策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综合梳理,提出整个体系的完善方法和建议。最后,分析中国的核安全立法之现状和存在缺点,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5;D9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奇伟,彭本利;“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述评[J];辐射防护通讯;2004年05期
2 马立毅;王建英;;我国核安全法规概述[J];辐射防护通讯;2007年02期
3 甄冠楠;张辉;;环境国际化背景下的核污染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4 游娜娜;;浅论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5 李奇伟;彭本利;;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际法制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的视角[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年02期
6 李晶晶;屈植;;如何建立我国核能安全立法体系[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8期
7 李春玲;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与日本的“核武装”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8 王晓丹;;浅谈国际核安全立法现状[J];中国核工业;2003年04期
9 董保同;;国际核责任制度的最新动态与未来发展[J];中国核工业;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何志鹏;;可持续发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新视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杨新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林龙;;水权交易第三方环境利益的保护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10 陈跃;叶娜;程胜高;;我国环境现状与环评走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杨珊珊;;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汪劲;裴敬伟;潘磊;;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及其承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苏广超;王永刚;唐扬洋;;中国核责任法律的困境及核电企业的应对措施[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6 吴怡敏;;建立中国核风险保险模式的设想[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7 王蓓;;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在核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发展趋势[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8 彭晓琼;;从MEAS角度论WTO规则对相同产品的界定[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9 屈广清;陈小云;;WTO规则下我国TBT法律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10 屈广清;陈小云;;WTO规则下我国TBT法律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华;巴勒斯坦—以色列水争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段鹿杰;胶州湾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丁丽;后京都气候变化协议的构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莹;欧盟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奇伟,王超;略论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恒德;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后果[J];辐射防护通讯;2000年Z1期
3 孙庆红;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进展、存在问题和管理策略——国际放射性废物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介绍[J];辐射防护通讯;2003年06期
4 冷瑞平;核安全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J];辐射防护通讯;1995年02期
5 滕建群;;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的困境与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6 司国建;;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法规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核安全;2005年03期
7 欧阳予;汪达升;;国际核能应用及其前景展望与我国核电的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苏永杰;姜维国;邵海江;杨维耿;张起虹;王利华;;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J];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9 江新凤;日本安全战略面临全面调整——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报告[J];日本学刊;2004年06期
10 杨裕生;核能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红卫;核能安全利用的法律制度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种矿场井下劳动使用妇女公约[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4年14期
2 汪兆椿;;修改《伦敦倾废公约》的新动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3年04期
3 史之;;人权问答(四)[J];世界知识;1995年08期
4 余诗龙;新加入核领域内国际公约的国家[J];国外核新闻;1999年10期
5 ;国务院关于授权签署《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并接受专项附约四第一章和专项附约七第一章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15期
6 戴桂菊;中俄两国共同遵守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J];俄语学习;2005年03期
7 梅文珏,邝少明;论国际刑法中的劫持航空器罪[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人权知识[J];人权;2006年01期
9 林沛文;;与海关监管物处分限制制度相关的国际经济法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10 祁建建;;比较与前瞻 国际公约下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炯星;张幸女;;我国核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李桦佩;任金静;;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核安全问题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张玮;程建秀;陈茂松;;核安全公约在促进中国核安全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实践[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4 陈扬;李培军;孙阳昭;陈曦;郑海亮;;我国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履约要求及技术对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陈正才;;船舶燃油污染损害责任国际公约通过[A];内河船舶防污染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林莉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政府的义务——以食物权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晓白;傅珊;;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国际公约》[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8 苏广超;王永刚;唐扬洋;;中国核责任法律的困境及核电企业的应对措施[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9 姜作喜;;浅谈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关于船舶碰撞有关的国际公约[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文颖;[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王百海;[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3 记者 沈路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记者 耿建扩、蔺玉堂;[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N];法制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李鸿光 记者 刘建;[N];法制日报;2001年
7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记者 卞晨光;[N];科技日报;2006年
9 李春;[N];中国工商报;2001年
10 段吉勇;[N];华夏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新华;晚清中国与国际公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王勇民;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陈刚;国际原子能法框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薛狄;国际法对生物燃料问题的多维规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周娟;两岸洗钱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海莲;核安全的国际法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高涵琇;追索我国流失文物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中海;中国核安全监管体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杨春峰;东亚核安全合作[D];外交学院;2012年
5 饶建荣;船舶压载水排放处理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郭敬;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晓玉;《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毛珊珊;国际公约中的新闻规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高建明;论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D];贵州大学;2008年
10 原媛;论海上环境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核安全的国际法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