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本文选题:国际组织 + 国际法律人格 ; 参考:《法学杂志》2011年10期
【摘要】: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立法与实践都表明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尽管这种人格是派生的、具有特殊性。同时,国际组织在一国国内也具有国内法律人格,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就我国的实践而言,我国参加了多个国际组织,一些国家组织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了总部,但是对于这些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的规定,我国迫切需要在立法和实践中完善相关内容。
[Abstract]:As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er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 although this personality is derived and has particularity.At the same ti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lso have domestic legal personality, capacity of rights and capacity of conduct in a country.As far as China's practice is concerned, our country has participated in man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ome 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set up headquarters in cities such as Beijing and Shanghai.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regulation o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s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Our country urgently needs to perfect the related content in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practice.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磊;国际组织所缔结的条约与成员国的关系[J];法学评论;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2 王立东;论非政府国际组织对国际经济法的作用[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3 张雪源;詹炎;;浅析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其法治功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黄世席;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探讨[J];当代法学;2000年05期
5 王勇,方建伟;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略探[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6 李雪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国际法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吴洁;;国际海洋与海洋专属经济区权益维护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8 黄德明;论欧洲联盟机构及其职员的特权与豁免[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9 王文;论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际论坛;1999年06期
10 刘正;论默许恐怖分子活动国家的国家责任[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劲松;;联合国与现代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旗;世界贸易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玉玮;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茹秀英;国际奥委会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7 黄涧秋;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龚向前;传染病控制之国际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伯军;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蔚;论IMF与东亚受援国家主权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蕾;欧洲联盟的法律渊源及其效力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常景龙;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4 任志强;《联合国宪章》第八章之区域办法在集体安全制度中之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孟雨;论自卫权及其行使[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严捷;论作为国际社会新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陈健佳;WTO安全例外条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洋;从伊拉克战争论当代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曲楠楠;美国301条款与trips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10 高墨;CEPA的争端解决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2 秦伟,刘保玉;略论法律人格的内涵变迁及立法评判[J];河北法学;2000年06期
3 万鄂湘 ,石磊;论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红;国际组织的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烈;;国际司法机构的源起与发展路径[J];法学研究;2010年05期
2 余锋;;后金融危机时代IMF总裁选任制度改革的国际法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Pirumova V;;行政法庭设立的合法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4 薄龙;;国际法中的“软法”现象探究[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5 罗超;;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国际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3期
6 曾令良;;中国践行国际法治30年:成就与挑战[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7 宗伟;;打击索马里海盗之国际法问题浅析[J];青年记者;2011年20期
8 曹参;卢劲杉;董晓菊;曹参;;以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反腐[J];检察风云;2011年15期
9 钟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立法活动述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10 陈鹏军;;反洗钱相关概念界定的国际比较及其立法启示[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皓;;论国际组织中的比例平等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曾炜;;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GATS之关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朱世东;;有关专利申请涉及国际标准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1991)[C];1991年
4 邱一川;邱一川;;国际组织法视野下的国际展览局——兼论其国际组织法特征对世博会主办国的影响[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陈喜峰;;世贸组织宪法化与欧盟宪政:基于宪法合法性的比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6 辛文华;张树兴;;WTO环保例外措施的几点分析以及我国的对策[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钟继军;;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院中的地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赵劲松;;联合国与现代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9 张晓京;;论凯尔森之和平架构与21世纪的国际秩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骆旭旭;;全球治理与国际竞争法的网络模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名;跨国反腐:不应把贿赂作为赢得合同的手段[N];中国商报;2009年
2 凌岩;如何到国际法律机构实习与工作[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许道敏 胡健泼;国际组织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N];检察日报;2001年
4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黄德明 副教授 刘慧;《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介绍[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吕青;卢晓中;顾绍平;HACCP在国际组织中的应用[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6 党莅;国际组织立法遏制商业贿赂[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饶戈平;不断发展的国际法[N];学习时报;2000年
8 李微;十月,世界在这里决议:联手肃贪[N];检察日报;2006年
9 陈雷;2006国际反腐:合作渐成主旋律[N];检察日报;2006年
10 宋杰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中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应更重视技术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再辉;上海合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李红;国际组织的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国锋;WTO的人权理念[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金慧华;世界银行环境政策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余锋;WTO决策法律制度的民主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卢建祥;WTO裁决的强制执行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詹才锋;IMF汇率监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论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D];外交学院;2010年
2 夏林华;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施海枢;论技术法规和产品标准的国际协调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孙鹤;联合国实施国际法机制雏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王璐;国际组织成员国对第三方的责任[D];厦门大学;2007年
6 高建明;论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D];贵州大学;2008年
7 李周炫;韩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法律对策[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玉霞;论食物权[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郑彬琳;国际组织中的观察员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10 童苏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4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6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