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法”译词研究——兼论19世纪中日两国继受西方国际法理念上的差异
本文选题:万国公法 + 国际法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摘要】:国际法是最早正式引入近代中国的西方法律部门,其标志性事件是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对《万国公法》的翻译。在继受西方国际法后,国际法在晚清中国多被称为"万国公法",这一概念的形成与丁韪良的主观意向紧密相连。"万国公法"四字含有自然法学意涵,但却与19世纪弱肉强食的世界格局不符。因此,将国际法称作"万国公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晚清国人的国际法认识产生了误导作用。直至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世局的进一步恶化以及国人更清醒的认识,留日学生此时从日语中借用的"国际法"三字才取代了"万国公法"这一称谓。
[Abstract]: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first western law department that formally introduced modern China. Its landmark event is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Law of all Nations" by American missionary Ding Weiliang in 1864.After being accepted by western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law was often called "public law of nations" in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is concep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Ding Weiliang's subjective intention. "The four characters of public law of all nations contain the meaning of natural law, but they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world pattern of the law of the jungle in the 19 th century.Therefore, calling international law "universal public law" has misled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some extent.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the world situation and the more sob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word "international law" borrowed from Japanese by students studying in Japan replaced the term "public law of all na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用心;;《万国公法》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维俭;;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刘保刚;论晚清士大夫公法观念的演变[J];浙江学刊;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国辉;;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理念的接受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 涛;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徐彪;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法学的影响[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3期
3 姜修宪;王列辉;;开埠初期闽浙沿海的海盗活动初探[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施伟滨;从国际法看“台独公投”的荒谬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6 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8 李涛,张莹;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上的预防性自卫[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李滨;赵海峰;;论外层空间活动争端的解决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刘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高宁;;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立武;;国内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地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4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蒋清宏;;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行政管理制度(1854~1869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6 张建华;;孙中山与中国不平等条约概念的起始[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7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青山治世;;晚清关于增设驻南洋领事的争论——兼论近代国际法、领事裁判权、不平等条约体制[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陈,
本文编号:177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7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