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场经济主体与反补贴制度关系研究——以美国反补贴法为视角
本文选题:反补贴协议 + 反补贴法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摘要】:非市场经济主体不是一个法律命题,而是源自关贸总协定期间各缔约方的实践。反补贴制度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有不同的标准。美国的反补贴法虽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是,1984年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钾碱案"中的裁决确立了美国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的司法先例。国人曾普遍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被承认之前,世贸组织成员不会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最近发生在中美之间的"铜版纸案"和"反倾销与反补贴案"引发了对非市场经济主体实施反补贴制裁是否违反多边贸易协议规定的争议。事实上,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适用对象并不区分市场经济主体与非市场经济主体。美国的做法没有违反多边贸易协议的规定,而是打破了不向非市场经济主体适用反补贴法的国内司法先例。
[Abstract]:The subject of non-market economy is not a legal proposition, but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of contracting parties during GATT. Is the countervailing system applicable to non-market economic subjects? There are different standards among WTO members.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countervailing law has not clearly stipulated this, the judgment of the second Federal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 in the "potassium Alkali case" in 1984 established the judicial preceden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ountervailing law does not apply to the non-market economy subject. It was widely believed that until China's market economy was recognized, WTO members would not take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gainst China. The recent "coated Paper case" and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as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triggered a dispute over whether the imposition of countervailing sanctions on non-market economic subjects violates the provisions of 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In fact, the object of subsidy and countervailing agreement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market economy and non-market economy.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violate the provisions of 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but breaks the domestic judicial precedent of not applying countervailing laws to non-market economy subject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特色创新项目(08TS7)
【分类号】:D971.2;D9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家祥;美国的反补贴法[J];北京工商;1994年10期
2 严令常;对“复关”后我国民族工业法律保护的思考[J];唯实;1994年01期
3 ;巴西反倾销与反补贴法[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4年22期
4 董家兰;完善经济法规是保障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J];东岳论丛;1995年S1期
5 纪荣荣;论重返GATT对中国高技术发展的挑战及其对策的法律研究[J];科技与法律;1995年02期
6 祝聪;论关贸总协定新的反补贴协议对外贸出口促进立法的影响[J];政法学刊;1995年02期
7 谷卫;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我国反倾销、反补贴和产业损害调查制度[J];工程机械与维修;1997年03期
8 陈业宏,文杰;中国反倾销的法律思考[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9 陈宝玖,王小波;清理外经贸法律法规[J];税收与企业;2000年11期
10 欧福永,熊之才;WTO框架下我国的补贴问题法律对策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及应对[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2 刘澄清;;由案例看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程序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3 黄文俊;;未雨绸缪 从容应对——谈加快我国反补贴问题研究的必要性[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那力;;WTO的边境调节税与反补贴:我国能源政策和法律必须考虑的两个国际性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肖勇;;中国东海渔区渔业补贴对该区渔业国际贸易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6 徐泉;;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之法律依据探究[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东;中国为何要加紧修改涉外经济法律[N];中国贸易报;2000年
2 国家经贸委反倾销反补贴办公室副主任 宋和平;我国反倾销程序[N];法制日报;2000年
3 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陈长缨;迎接“入世”完善中国法律体系[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4 刘锦森“新”;加快立法进程填补法律空白[N];人民代表报;2000年
5 小阳;反补贴措施[N];中国贸易报;2001年
6 姚重远;对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思考[N];中国税务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吕贤如;中国入世如何趋利避害[N];光明日报;2001年
8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主编 何茂春博士;中国物流业有关法律及改革[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9 马晓冬 张杰;我对美钢铁产品出口下跌[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洪永红;反补贴协议:反补贴诉讼的利器[N];湖南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本;WTO框架下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燕;世贸组织反补贴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2 徐麟;WTO下的反补贴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陈为民;国际反补贴法之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4 孙文博;反倾销法的实体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
5 黄小洵;农业补贴立法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罗锦;反倾销法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7 向凯;多边贸易体制下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831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83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