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东盟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6:12

  本文选题:领土争端 + 东盟规范 ; 参考:《湖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妥善地解决领土争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东南亚地区由于殖民统治、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独立后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导致国家间错综复杂的领土争端不断涌现。东盟自从1967年建立以来,,经历了东南亚区域战略环境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区域安全和稳定的状况非常严峻,常被描述为叛乱的地区、东方的巴尔干、或者多米诺地区。东盟国家间的领土纠纷以及区域内意识形态的两极化都是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特征。越南入侵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沙巴之争以及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冲突等等,不仅对该地区某些新独立的国家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而且也威胁到该地区的整体秩序,甚至连东盟的存在也由于国家间的冲突而受到质疑。通过对东盟领土争端存在的根源、东盟领土争端解决依据的东盟规范和国际公约以及对东盟领土争端解决三种具体机制进行分析,为东盟国家在处理领土争端时提供了选择正确解决机制的参照和经验方法,有助于维护东盟国家间边境地区的稳定和东盟区域的安全。目前中菲局势的紧张使得南海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通过对东盟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东盟国家在解决领土争端上的政策偏向和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南海问题的早日解决。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e proper settlement of territorial disput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Due to the colonial rule, the conflic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consciousness after independence, the complicated territorial disputes between countries emerge continuously in Southeast Asia.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67, ASEAN has experienced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strategic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1960s, the region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Southeast Asia was very serious, often described as a rebellious region, the Balkans in the east. Or Domino area. 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among ASEAN countrie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ideology in the region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 Vietnam's invasion of Cambodia, the Sabah dispute in Malaysia in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conflict in Indonesia, Singapore, Malaysia, etc., not only pose a threat to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some newly independent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but also threaten the overall order of the region. Even the existence of ASEAN has been questioned by conflicts between na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ot causes of ASEAN territorial disputes, the ASEAN norms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which ASEAN territorial dispute settlement is based, and the thre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ASEAN territorial dispute settlement,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method for ASEAN countries to choose a correct settlement mechanism when dealing with territorial disputes, which is helpful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between ASEAN countries and the security of ASEAN regions. At present,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make the settl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urgent. The study of the ASEAN territorial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will help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policy bias of ASEAN countries in resolv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cho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arly settl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流;;东盟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一体化之思考[J];知识产权;2009年04期

2 周怡蕾;;试析东盟经济争端的法律解决机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张文山;;建立与完善法律机制 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J];创新;2007年05期

4 廖少廉;;《东盟宪章》评析[J];创新;2009年01期

5 蔡四青;;中国企业应对东盟国家贸易法律环境的对策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3期

6 韩天森;汪洋;;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李光辉;袁波;;东盟FTA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0年01期

8 刘欣;钟铭佑;;中国——东盟区域劳务立法规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9 陆以全;;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实施[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3期

10 吉薇薇;;NAFTA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屈广清;曾丽凌;;WTO与RTAs争端解决机制关系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2 谭世贵;曲涛;;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3 张瑞萍;王莉;;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第三方制度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4 肖军;;继续中止减让案专家组报告中的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一丁;;WTO的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对律师业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管理发展卷)[C];2003年

6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7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8 吴雪燕;;CAFTA与WTO争端管辖权:竞合与选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张乃根;;试析WTO争端解决履行机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10 余敏友;;WTO争端解决机制12年的成就与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什么是争端解决机制?[N];中国人事报;2002年

2 ;什么是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则(下)[N];经济日报;2001年

3 刘建伟 樊飞华 编译;WTO的争端解决机制[N];国际商报;2000年

4 彭刚;最实用的争端解决机制[N];辽宁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吴志红;商会助企东盟淘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主持人 张翼;WTO的争端解决机制[N];光明日报;2002年

7 罗绮萍;与ASEAN合作有助香港经济增长[N];国际商报;2008年

8 记者 方慧玲 通讯员 陈宏斌;峰会秘书处与16家东盟国家商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N];广西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方慧玲 本报实习生 蔡雯霓;峰会不落幕 企业结缘忙[N];广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莫言;滇桂两省竞与合[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权家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10 赵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陈益林;非传统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寒梅;认同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九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秦立功;战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变化与策略选择[D];外交学院;2010年

6 唐晶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昱;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演进与评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8 胡晓琳;WTO争端解决机制效率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雅殠;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及合作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覃合;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37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837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