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视角下的正当程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06 15:53

  本文选题:正当程序程 + 序参与原则 ; 参考:《法学杂志》2011年06期


【摘要】:作为外国法院判决能获承认与执行的条件之一,正当程序意味着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当事人应实质性、充分而积极地参与诉讼程序,与裁判者展开理性的对话从而积极影响裁判结论的形成,使裁判者的裁判权受到来自被裁判者一方的合理约束,这些方面正契合了民事诉讼辩论主义机理,法院裁判范围应受当事人主张的约束,同时强化法官的阐明职责。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应确立辩论主义,完善法官阐明制度,保障当事人实质性参与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使国际司法协助中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得以更好地开展。
[Abstract]:As one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court decisions, due process means respecting the status of the parties as the subject of the proceedings, and the parties should participate substantively, fully and actively in the proceedings, The rational dialogue with the referee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e referee's conclusion and make the referee's right to judge be reasonably restricted from the referee's side. These aspects are in line with the mechanism of civil litigation debate. The scope of the court decision should be restricted by the parties' opinions and the clarifying duty of the ju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hina's civil procedure should establish the doctrine of debate, perfect the system of clarifying judges, guarantee the parties' substanti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ivil procedure, and make the system of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of foreign courts in international judicial assistance develop better.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基金】:200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外国法院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SFB50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瑞华;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J];诉讼法论丛;1998年01期

3 马永梅;;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秩序[J];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正文;;论税收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刘艳芳;;论人民调解的法制意义及效力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方润龄;杨德莲;;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胡小红;;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认真对待大学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梁晓淮;张舒翔;;转变执法理念 严格遵法守法 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金晓;;“惯用技术手段”在行政法以及行政诉讼法视角下的探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8 周兰领;;参与行政的行政诉讼保障[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9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朱淑娣;;WTO法与中国贸易救济审查制度关联的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7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3 毕波;论行政调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娟;论我国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浩;行政执法中的正当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振豹;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2 许中缘;;论法国公共秩序理论的新发展——兼论我国民事立法与司法的启示[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3 孙鹏;;论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之效力——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理解与适用[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4 李健男,吕国民;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反思与展望[J];法学评论;1996年04期

5 于尔根·巴塞道;付颖哲;;欧洲公共秩序的独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永梅;;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程序参与[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张玉慧;;释明权及其制度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周媛;;论释明权制度[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2期

4 梁永怀;;论民事诉讼法视野中辩论原则的嬗变——以庭审方式改革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5 逯雨刚;;论辩论主义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毕玉谦;直接言词原则与证据辩论主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问题透视之二[J];法律适用;2002年05期

7 翁晓斌;职权探知主义转向辩论主义的思考[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8 何诘弥;姜冷君;;论心证公开范畴中的释明限度[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9 白绿铉;关于日本民事诉讼法典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坛;1995年04期

10 张万兵;论民事诉讼中辩论原则的完善[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瑾;;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熊跃敏;;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法理、规则与判例——以日本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陈卓伦;赵飞;;律师主导民事诉讼,推动建设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奚玮;;自认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甄灵宇;;默示自认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刘国伟;;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的当事人主义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当事人主义与依职权审查的融合关系[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7 刘国伟;;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的当事人主义与依职权审查若干问题的研究[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林 顾阳;浅议辩论主义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N];江苏经济报;2007年

2 许可;《民事证据规定》中的释明制度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陈丽云 张勤;管辖异议中的法官主动审查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林振通;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路径[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松;以释明权实现解决纠纷的实质公正[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李同民;论法官释明权[N];法制日报;2002年

7 崔劲松;浅议自认对法院的约束力[N];江苏经济报;2002年

8 肖建国 谢俊;主张和抗辩在举证责任分配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王韧;被告的行为不是限制自认而是抗辩[N];江苏经济报;2003年

10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 毕玉谦;法院的阐明权与当事人证明行为之衡平[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文;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奚玮;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赵泽君;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杜丹;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华;论法官释明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汪丽娟;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崔立斌;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松;法官释明权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钱庆斌;辩论主义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王硕;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张晖;法官释明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胡俊宁;论法官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恺刚;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攻击防御行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金儥;论法官的释明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2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852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