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区史地学家及以凯尔森为代表的法学家与钓鱼岛研究之关联考
本文选题:钓鱼岛 + 尖阁诸岛 ; 参考:《德国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针对日本石垣市《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开拓日》纪念日条例及其立法依据的《关于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本文尝试在德语区地图学家及日本学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从德语区法学家的视角对钓鱼岛案例进行研究,以期在这一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展示互为依存、不可分离的欧洲德语区包括地图学家、日本学家和法学家在内的学者们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的研究。其结论是:日方在上述纪念日条例及其立法依据的主权基本见解中提及的有关主观历史事实,被来自第三方的德语区可以作为钓鱼岛证据的史地知识或称为证据证否,因而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依据以凯尔森为代表的法学理论维也纳学派的观点,日本国1895年1月14日内阁会议涉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决定是非法的,日本国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不是依据《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陈述,是不真实的,日本国主观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的国际法依据——"旧金山和约"第三条是非法的。
[Abstract]:In view of Ishigaki City's "Senkaku Islands [Diaoyu Islands] Day > Day of Remembrance" and its legislative basis "basic opinions on the right of Senkaku Islands [Diaoyu Islands]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German-speaking cartographer as a cartographer. And the results of the work of Japanese scientists, The case of Diaoyu Islands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rman-speaking jurists, with a view to showing that the interdependent and inseparable German-speaking region of Europe includes cartographers in the course of this case study. Japanese scholars and jurists in the Diaoyu Island on the issue of ownership.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elevant subjective historical facts mentioned by the Japanese side in the above memorial day regulations and the basic opinions of the sovereignty on which the legislation is based are proved by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knowledge of the German speaking region from a third party or referred to as evidence of the Diaoyu Islands. Therefore, it cannot be considered true; according to the Vienna School of Jurisprudence represented by Kelsen, the decision of the Japanese Cabinet meeting of 14 January 1895 concerning the Diaoyu Islands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was illegal. Japan's statement that the Diaoyu Islands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were not ceded to Jap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a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untrue. Japan subjectively believes that the Diaoyu Islands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are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article 3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is illegal.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其瑞;;抽象法学理论的品性及意义[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金永明;;批驳日本关于钓鱼岛列屿领有权基本见解的错误性[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2期
3 张中秋;;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J];政法论坛;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全喜;;论宪法政治——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周林刚;;基础规范学说中的错位与偏见——一项概念政治学的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7年01期
3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事件与“国际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杨成铭;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刘文冬;;从国际组织约章的视角论内政的含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宋晓敏;;国际习惯法的效力——以国际习惯法对新国家的效力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6年05期
8 杜国胜;论WTO规则与国内法关系及其在国内的间接适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9 钟澄;;浅探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之争[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10 赵洲;;论主权运用的实效性法理评判[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立武;;国内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地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2 张晓京;;论凯尔森之和平架构与21世纪的国际秩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3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柯;WTO规则的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7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李伯军;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丽莉;跨国消费合同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谭文剑;武力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祝建业;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晶;国际法视野下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效力及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曦;国际法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炜;浅析国际法在核军控进程的地位和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龙莹;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田宓;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魏飞;国际公法视角下杨增新的对俄外交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刘佳;论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律的变革与日本影响[J];比较法研究;1994年01期
2 舒国滢;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志;冯志明;;纯粹法理论下的“国际法优先说”——凯尔森国际法思想述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7期
2 ;钓鱼岛——我们的家园[J];学苑创造B版;2011年Z1期
3 孙传香;;论领土主权的定局性——中国钓鱼岛群岛主权之国际法再思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1期
4 王若源;李文沛;;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J];中国工人;2011年01期
5 周逸群;;姓本中华——从国际法角度论钓鱼岛主权之争[J];华商;2008年20期
6 周静;;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年10期
7 朱艳钦;国际法视野下的钓鱼岛争端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牟文富;刘强;;现代国际法律秩序的思想基础——卢梭、康德和凯尔森之和平架构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9 吴辉;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J];国际论坛;2000年04期
10 李先波,邓婷婷;从国际法看中日钓鱼岛争端[J];时代法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晓京;;论凯尔森之和平架构与21世纪的国际秩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北庚;GPA实施须参加方国内立法和司法保障[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少学;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伟;《联合国宪章》宪法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兵;论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佳;论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6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