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下“三可”技术的管理规制
本文选题:气候治理 + 三可 ; 参考:《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12期
【摘要】: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下"三可"(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技术面临着调整。通过综合运用管理学和法学的交叉研究方法,对欧盟、日本、美国的"三可"技术体系及管理规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可借鉴之处,分析中国的现状及不足。中国应制定高位阶的法律及实施细则,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加强过程监管、制定参与主体的工作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等方面实现对"三可"技术的管理规制,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three can" (monitoring, reportable, verifiable) technologies in the new order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re subject to adjustmen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hree can" technology system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EU, Japan and America by using the cross-research methods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law, discusses its reference point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China. China should formulate high-level laws and detailed rules for implementation, from establishing technical standard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formulating work norms for the participant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of the employees to achieve the "three ca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national carbon market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法学院;青岛产权交易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的国际法问题研究”(15BFX19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设美丽山东,推进绿色发展——山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13DFXJ02)
【分类号】:P467;X32;D99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振英;;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7期
2 ;历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全球气候可能面临极严峻一年[J];中国.城乡桥;2007年02期
4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责任和气度[J];国土资源;2007年07期
5 吕吉尔;;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J];世界科学;2007年10期
6 姜春娜;杜丽娜;;浅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2期
7 高育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思路[J];环境教育;2009年08期
8 陈志;;依靠创新应对全球气候问题[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04期
9 尹晓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J];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10 高峰;;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J];中国减灾;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罗端明;祝燕德;;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南2006年气候及应对气侯变化建议(摘要)[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文忠;;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燕;;全球气候变暖对泉州的影响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6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菊梅;覃鸿;林南;毛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因子的选取原则[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韩卫平;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振山;孙娴;;CO_2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温)变化的影响及其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学科;全球气候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N];科技日报;2013年
2 保罗·布朗 焦旭 整理;全球气候变暖难阻油企发大财[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孟晨光;全球气候变暖将致粮食危机风险大增[N];粮油市场报;2014年
4 记者 林峰;全球气候变暖 非洲首当其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王如君;汇丰出资改善全球气候[N];人民日报;2007年
6 童国庆;全球气候变暖与世界范围的水短缺[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为全球气候把脉[N];科技日报;2013年
9 黎昌政邋李鹏翔;武汉5月上旬前入夏,2000年以来第7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沪奇;建立现代化全球气候检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伟华;非对称需求困境:全球气候博弈中的需求与利益冲突[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晶;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沈玲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政;跨国公司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徐芳宇;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杨林;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的应对[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王壮壮;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煜丽;联合国与全球气候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学灵;全球气候政策议程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10 丁晓晶;全球气候共治中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7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9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