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承认的标准
本文选题:国家承认标准 + 国家资格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国家承认的标准是国际法上历久弥新的话题,非殖民化时期的独立浪潮、南斯拉夫和苏联的解体、2008年科索沃的独立、2011年南苏丹公投结果的宣布,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引发了一场对国家承认标准的大讨论。因为国家承认虽然是国家的单方面行为,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家可以自由选择而恣意行使,国家的承认存在一定的标准。传统的国家承认标准是以有效性原则为基础的,需要考虑国家构成的几个要素即: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以及与其他国家交往的能力,现今主权这个要素已经取代了与其他国家交往的能力这一要素。并且现代国际法在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还确立了合法性原则即:禁止非法使用武力;禁止违反民族自决权;禁止包括种族隔离在内的种族歧视。这一原则是和不承认原则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建立违反合法性原则是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的。除了以上两方面的标准外,在国家分离产生新国家的情形下,还需要母国的同意这一特殊的标准。
[Abstract]:The standards of national recognition are a perennial topic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wave of independe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decolonization, the disintegration of Yugoslavia and the Soviet Union, the independence of Kosovo in 2008, the declar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2011 referendum in South Sudan, Every historical period has sparked a great debate about national recognition standards. Becaus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tate is a unilateral act of the State,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State is free to choose and exercise arbitrarily. There are certain criteria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tate. The traditional criterion of national recogni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ness and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several element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tate, namely, the fixed population, the defined territory, the capac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tates, The element of sovereignty has now replaced the element of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other countries.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also establishes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validity: prohibiting the illegal use of force; prohibiting violation of the right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prohibit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cluding apartheid. This principle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principle of non-recogni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tes is not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two criteria, in the case of the separation of State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tate, the special criterion of the consent of the home State is also required.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熊坤新;;世界民族问题作用机制的范式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2 卢双喜;;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人权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创新[J];人权;2011年04期
3 王建华;熊坤新;;世界民族问题作用机制的范式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永红;;“民族分离主义”辨析[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5 刘东亮;;论民族问题的文化化和法治化——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反思、改革与完善[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6 张乾元;;民族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9期
7 郗玉松;;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J];民族论坛;2011年1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营波;;健全扶持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兼论国家整体振兴的关键[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于海洋;;公共性与政治性: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冲突中国家专政行为的合法性边界[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赵营波;;健全扶持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兼论国家整体振兴的关键[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文林;;对国际政治中民族分离1问题的多维分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周忠瑜;;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比较研究[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云生;;民族文化自治的历史命运及价值蕴含[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荆楚(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认识上的一次重大转变[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记者 顾震球;安理会确实需要改革[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一些国家及组织呼吁避免伤及无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国际社会的人权概念包括哪些内容[N];人民日报;2005年
5 张晓玲;人权是否包括集体权利[N];学习时报;2002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许新 陈联璧 潘德礼 姜毅;理论上的失误对苏联民族问题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N];西藏日报;2008年
9 安华;搞公投“台独”就是搞“民族分离”[N];中国国防报;2002年
10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车臣民族分离引发的思考[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学文;作为人权的和平权[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孙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于l,
本文编号:2068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6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