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特丹规则》的视角析记名提单制度
本文选题:记名提单 + 《鹿特丹规则》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记名提单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于以往的国际海运公约来说,《鹿特丹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记名提单制度,有利于记名提单制度的新发展。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阐述了记名提单的概念和认定依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明确记名提单的概念和认定依据。最早对记名提单做出明确定义的是美国。在实践中,人们大都赞同根据提单“收货人”一栏的记载以及提单的具体条款来认定记名提单。 第二章论述了关于记名提单的诸多争议。首先,各国在记名提单与提单的关系上态度不一。有些国家规定记名提单是提单的一种;有些国家将记名提单排除在提单之外:有些国家采取了折中的态度。其次,记名提单与海运单的关系扑朔迷离。有些国家将两者同一视之;有些国家将两者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单证。第三,我国海商法理论界对"Document of Title"含义观点不一。在记名提单是否是"Document of Title"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记名提单尽管不具有流通性,但是是"Document of Title"。第四,各国关于记名提单货物交付的实践不一。支持记名提单凭单交货以及支持记名提单无需凭单交货的案例都层出不穷。笔者认为记名提单应凭单交货。 第三章列举了《鹿特丹规则》对记名提单制度的新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鹿特丹规则》将记名提单统一纳入不可流通运输单证的范畴。第二,《鹿特丹规则》采用排他法的规定相对明确了记名提单的认定依据。第三,《鹿特丹规则》在记名提单货物交付方面做出了详细、系统的创新性规定。第四,《鹿特丹规则》首次将货物控制权制度引入海运公约,完善了记名提单制度。 第四章分析了《鹿特丹规则》对我国记名提单制度的借鉴。笔者认为,《鹿特丹规则》的出台为我国海商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国海商法应该借鉴该公约,明确记名提单的概念认定依据以及法律属性;完善记名提单货物交付制度;规定货物控制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bearer bill of lading in pract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nventions, the Rotterdam rules unifies the system of bill of lading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bill of lading.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identification basis of bearer bill of lading.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o not have clear concept and basis of identification of bill of lading. The United States was the first to make a clear definition of a bill of lading. In practice, most people agree to identify the bill of la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rd in the "consignee" column and the specific terms of the bill of lading.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a lot of disputes about bearer bill of lading. First of all,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l of lading and bill of lading. Some countries make a bill of lading a form of bill of lading; others exclude a bill of lading: some countries adopt a compromise attitude. Secon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l of lading and sea waybill is confusing. Some see the two as the same; others treat them as two distinct documents. Third,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meaning of document of title in the theory of maritime law in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registered bill of lading is "document of titl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lthough the bill of lading is not negotiable, it is "document of title". Fourth, the practice of delivery of goods on bill of lading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Cases of supporting bill of lading delivery and supporting bill of lading delivery without bills of lading are endless. I think the bearer bill of lading should be delivered by voucher. The third chapter list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straight bill of lading in the Rotterdam rules, which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first, the Rotterdam rule brings the unified bill of lading into the category of non-negotiable transport documents. Secondly, the Rotterdam rule uses the exclusive law to relatively clear the identification basis of the bill of lading. Third, the Rotterdam rules provide detailed, systematic and innovative provisions for the delivery of goods on bearer bills of lading. Fourth, the Rotterdam rules first introduced the system of right of control of goods into maritime conventions, which improved the system of bill of lading.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reference of Rotterdam rules to the system of bearer bill of lading in Chin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Rotterdam rule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time law. The maritime law of our country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convention, define the concept and legal attribute of the bill of lading, perfect the delivery system of the bill of lading, and stipulate the right of control of the goods.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娥;;药检所出台三规定 履行《鹿特丹公约》[J];农化新世纪;2005年07期
2 辛仪;台啸天;;中国荷兰,爱情的时差6小时[J];八小时以外;2006年01期
3 杨子江;;书讯[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年04期
4 杨子江;;书讯[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1期
5 杨子江;;书讯[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3期
6 韩若萍;有朋自远方来[J];友声;1996年03期
7 陈位昊;新世纪的海上马车——荷兰鹿特丹级船坞登陆舰[J];国际展望;2005年04期
8 韩立新;;《鹿特丹规则》下记名提单“物权凭证”功能考探[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鹿特丹 现代海港[J];华人时刊;2007年03期
10 王桂香;从海事审判实践谈记名提单的争议[J];集装箱化;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孝先;;对论证无正本记名提单放货责任的辩析研究[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道峰;李唯军;;对记名提单下承运人交付义务的考察[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运福;任雁冰;;记名提单下承运人是否须凭正本提单放货[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运福;任雁冰;;记名提单下承运人和记名收货人的法律地位[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蒋五四;赵亮;;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的美国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大荣;;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责任的思考[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韩智;;关于记名提单下的货物交付问题[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龙玉兰;;记名提单下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责任[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许光玉;龙玉兰;;提单若干法律问题的论述(之二)——银行持有提单时的权利属性及其法律地位[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辉;;2020年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从海牙时代到鹿特丹时代?[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一煦;两栖战舰:荷兰“鹿特丹”号将扬波亚太[N];中国国防报;2006年
2 柳逊;漂亮,但无法让人感动[N];音乐周报;2008年
3 於武进;上海-鹿特丹海关关际合作启动[N];国际商报;2005年
4 记者 李禾;把危险化学品拒于国门之外[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陈昊;美好城市的73种可能[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俞靓;中行鹿特丹分行开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赵永新;“我们需要倾听”[N];人民日报;2007年
8 金城;上海港:吞吐量首超鹿特丹[N];物资信息报;2005年
9 周襄楠 李含;清华学生在鹿特丹建筑双年展上获得一等奖[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张维;中国是否签署鹿特丹规则受关注[N];法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塔利莉;无单放货的法律规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方兰;基于钼业市场联合度量的中国钼铁市场作用与价格波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王X 苓;从《鹿特丹规则》之新立法评析台湾《海商法》未来修法之方向[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向力;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外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章博;《鹿特丹规则》研究:制度创新与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杰;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王威;《鹿特丹规则》下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玉凤;从《鹿特丹规则》的视角析记名提单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薄祖稳;论记名提单制度的新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宋浩;记名提单法律规定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菡;《鹿特丹规则》的局限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亦薇;《鹿特丹规则》下的货物控制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李今花;试论《鹿特丹规则》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适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玮;《鹿特丹规则》非海运区段规定对我国内陆运输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马之遥;《鹿特丹规则》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朱秀根;记名提单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沈奇;记名提单之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6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7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