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法律制度与国家实践

发布时间:2018-07-16 12:00
【摘要】:联合国秘书长在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上所做的《海洋及海洋法》年度报告针对海洋可再生能源初步提出治理政策与法律框架,建议各国在这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并没有做具体研究和陈述。当前的立法和研究在支持和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制定相关活动的法律管理制度亦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论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相关国际法律文件所规定之权利和义务,并检视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实践,期能提供我国在建设相关法制时之参考。
[Abstract]: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on Ocean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presented at the 67 sess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itially proposes a governance policy and legal framework for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and recommends that States develop relevant legal regimes in this regard, However, no specific research and statements have been made.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research play an active role in supporting and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jec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eg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lated activities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China to build a strong marine power.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stipul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and examines the national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Canada,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legal system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13BZZ062)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012Z45C)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涉两岸的海上侵权争端解决机制之研究》(IFW12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盛荣;郭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评价”与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张晏tr;;论海洋善治的国际法律义务[J];比较法研究;2013年06期

3 徐文文;;论绿色电力发展的税收激励法律机制[J];河北法学;2011年06期

4 武奕成;;中国能源立法目的及其价值取向的选择——兼论能源立法中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5 熊焰;王海峰;崔琳;王鑫;苏新胜;;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思路研究[J];海洋技术;2009年03期

6 王金平;郑文江;高峰;;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可再生能源;2012年11期

7 罗国亮;职菲;;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瓶颈[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51期

8 郭雨晨;张晏tr;;公众参与海洋事务的理论与现状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1期

9 晏清;袁平红;;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12年09期

10 张正敏,李京京,李俊峰;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J];中国能源;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运生;;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调研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2 熊英;别智;;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路与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3 潘文轩;吴佳强;;新能源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4 方潇;;“弃灰法”定位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5 齐麟;;论行政公益诉讼中的有限相对人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6 罗璇;;从《京都议定书》生效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中国气候变化立法[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7 王蕾;;刍议环境权客体[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8 游娜娜;;浅论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9 肖天乐;;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10 周志兵;郭少华;杨玉香;;跨界环境侵权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澍晗;刘雯;;可再生能源制度的法律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刘静;;浅析我国流域管理机构模式的选择[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星泽;;我国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肖攀;;建立以保障健康为中心的环境标准制度[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5 李囡;;浅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6 王艳丽;;关于环境法修改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王豪巍;黄建虾;闫肃;;海洋温差能的开发与利用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郝丽莎;赵媛;;世界新能源政策初探[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杜文艳;杜文静;;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曹英志;范晓婷;;再论海洋倾废概念[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仲雯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肖文平;摆式波浪发电系统建模与功率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桂英;中国石油环境分析和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任庆;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晨;南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晓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凤同;关于跨界污染处理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新力;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杨艳艳;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立法保障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黎虹;修改《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晓红;张家界生态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光;钟爽;;海洋温差发电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陈智清;刘红星;;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3 王曦,易鸿祥;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4 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5 唐砚;姜雪;管鹏;;贯彻海域使用制度,推动京族渔民海水养殖业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6 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7 张炳淳;;生态税收法律制度简论[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8 谢军安;贺长年;;循环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J];河北法学;2006年12期

9 潘岳;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5年09期

10 蒋秋飚;鲍献文;韩雪霜;;我国海洋能研究与开发述评[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仲颖;时t熇,

本文编号:2126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26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