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家域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9 18:08
【摘要】:当前的国际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非传统威胁之一,自21世纪以来大量发生的全球性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更是对现行的国际反恐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单单凭借国际刑法和国际反恐条约对恐怖主义活动进行制裁也已呈现出多方面的不足,极端的恐怖主义组织实施的恐怖袭击更是无法通过和平手段予以根除,武力反恐的必要性也日益彰显。但是在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要求下,“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是各国都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因此任何国家或区域组织在使用武力时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针对历年来发生的域外武力反恐实践,本文归纳出现存的四种域外武力反恐类型,分别为经联合国授权使用武力反恐、行使自卫权、经他国请求或同意使用武力以及单边武力反恐行动。通过结合相应的使用武力规则分别探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域外武力反恐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这些不同类型的域外武力反恐实践也从侧面反应出当前使用武力规则在应对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就迫切需要现存的使用武力机制进行自我完善和改进,以便更好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
[Abstract]: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non-traditional threats to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 large number of global terrorist attacks have posed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The sanctions imposed on terrorist activities by relying solely o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treaties have also shown shortcomings in many aspects, and terrorist attacks carried out by extremist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cannot be eradicated by peaceful means. The need for force against terrorism is also increasingly evident. However,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llective security system, "prohibition of the use or threat of use of force"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 that all States must abide by, and therefore any State or regional organization must be subject to strict restrictions in the use of force. In view of the anti-terrorism practice of extraterritorial force that has occurred over the years, this paper sums up four existing types of extraterritorial force against terrorism, namely, the use of force against terrorism author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self-defence. Use of force at the request or consent of other countries and unilateral force against terror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gality of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extraterritorial force against terrorism by combining the corresponding rules on the use of force.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extraterritorial force anti-terrorism practices also reflect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ules on the use of force in dealing with the fight against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This urgently requires the existing mechanism for the use of force to improve itself and improve itself. In order to better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to pose a great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岚君;中国国际法价值观析论[J];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2 石相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发展国际法上的作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余敏友;刘衡;;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彭心倩;;论国际法“应用型”教学目标的构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超杰;;明末清初国际法“曲高和寡”原因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6 唐立鹏;;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及运用[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7 康丹;;国际法的历史解读——评《国际法史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8 孙喜峰;;国际法视野下岛屿主权规则探讨及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李梦佳;;国际法与国内法对比视野下的国际法法律性的论证[J];改革与开放;2012年16期

10 德特勒夫·F·瓦格茨;程鹏;;国际法律师不再存在了吗?[J];国外法学;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毓业;;中美撞机事件的国际法问题[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王超杰;;西方传教士与国际法初入中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3 杨凡;董跃;;国际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问题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4 周杲;;格俄冲突的国际法评述[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张宏乐;;《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法解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陈彬;;论一般国际法之上的自给自足体系的建立——基于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田士臣;;从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看中国对其领海内的外国军用船舶的管理[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7年卷第1期[C];2007年

9 余敏友;陈喜峰;;欧美WTO研究动态——以制度挑战滋生的理论问题为核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10 王小晖;;核材料海上秘密运输的国际法问题[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荣誉学部委员 刘楠来;大力加强国际法人才培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湖南大学法学院 杜钢建 汕头大学法学院 白巴根;关于岛屿归属的国际法问题[N];中国海洋报;201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方卫军;美英挑动叙危机蚀化国际法框架[N];法制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吴志华 顾玉清;“拳头法”不能高于国际法(综述)[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陆航;国际法研究要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西安政治学院 王海平 宋新平 胡世洪;国际法视角下的叙利亚乱局[N];解放军报;2013年

7 本版编辑;毕生致力于国际法发展和世界和平进步的大师[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余飞;引渡涉及国际法 美单方说了不算[N];法制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宁 杰;美国应对虐囚事件承担国际法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刘雪红;国际法视野下的塞浦路斯危机[N];法制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大鹏;北极问题的软法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兰兰;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及运用[D];苏州大学;2009年

2 高美华;论当代美国国际法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婷婷;梁启超与国际法[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珊珊;论“气候难民”的国际法保护[D];外交学院;2016年

5 刘晓;《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个人来文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6 娜仁高娃;国家域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刘焱;“反扩散安全倡议”的国际法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8 蔡高强;论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D];湘潭大学;2003年

9 黄庆;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研究——一个比较文化的视角[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孙鹤;联合国实施国际法机制雏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153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53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