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法上主权的法理结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07 21:46
【摘要】:主权具有身份权和具体权能两个方面的属性、内涵,这两者各有其特点、意义和功能。一方面,身份权界定和表征着主体地位及主体间相互关系,从而确立和维护着国际社会的身份秩序及其利益格局;另一方面,主权权能则界定和表征着主体对客体的实际掌控的权力或能力,从而为国家的国别利益提供手段与保障。在这两方面内涵的相互关系上,既有的理论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身份权和具体权能并非本源与派生关系等,两种属性、内涵之间应是平行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主权概念及规范。
[Abstract]:Sovereignty has the attributes and connotations of identity right and specific power, which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n the one hand, the right to identity defines and characterizes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s, thereby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identity order and its interest patter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wer of sovereignty defines and represents the power or ability of the subject's actual control over the object, thus providing the means and protection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notations,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have serious defects, the identity rights and specific powers are not the origin and derivative relations, the two attributes should be parallel dialectical and unifi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notations. Thus constitute a complete concept of sovereignty and norms.
【作者单位】: 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律系;
【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上)[J];法学;2002年06期

2 尹 田;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1期

3 李永军;论权利能力的本质[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4 车丕照;身份与契约——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观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的回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3 李永军;论权利能力的本质[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4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5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杨成铭;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赵长峰;相对获益与国际合作[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8 宋智萃;试论区域一体化法律制度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于营;权力、利益、观念——国际机制的三种理论范式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力,田曼莉;友好仲裁初论[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定贤;;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王立武;;国内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地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袁成毅;;国际法视野中的战争赔偿及历史演变[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2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5 朱建庚;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7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李俊福;普京外交构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张力;法人独立财产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高强;论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D];湘潭大学;2003年

2 庄一召;论国家需要——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湘潭大学;2003年

3 刘洋;罗马宪政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李良才;个人请愿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字紫龙;论当代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俊;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古小刚;欧洲法院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初探[D];湘潭大学;2004年

8 陈传伟;八国集团与中国[D];湘潭大学;2004年

9 陆端;论一般人格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0 段宏伟;论患者的权利[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上)[J];法学;2002年06期

2 尹 田;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1期

3 尹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tD;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根本原则——批判否定或削弱国家主权的谬论[J];政法论坛;1980年01期

2 陈又遵;论遗产分配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杨月臣;;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J];前线;1984年10期

4 彭士翔;毕志英;;关于继承权法律意义的探讨[J];法学杂志;1984年02期

5 俞可平;拉斯基国家思想演变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王沪宁;;论现当代主权理论的新发展[J];政治学研究;1985年01期

7 王邦佐;王沪宁;;从“一国两制”看主权与治权的关系[J];政治学研究;1985年02期

8 刘心稳;试谈《民法通则》中的人身权[J];政法论坛;1986年04期

9 余能斌;论世界新产业革命对民法发展的影响[J];法学评论;1986年01期

10 小原喜雄;雷法;;经济法域外适用的法律原理[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甄庆贵;;论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肖像权[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孙若彦;;评卡洛斯·埃斯库德的外围现实主义理论[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童海芳;;国家主权与宪政价值之研究——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4 刘音;;经济全球化与货币主权异化刍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张千帆;;主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理论[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陶庆;;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新民;;中央与地方法律关系的重建——检讨中国宪法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之制度[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继红 徐滨;联合利华:诠释跨国公司本地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2 徐丙林;人身权、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N];江苏经济报;2001年

3 上海市政协委员 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导师 彭万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民和法人的人身权[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张志洲(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所);主权的未来:概念与现实[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蒋德海;法院应受理职称诉讼[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韦标昌;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中的主体与时效[N];广西政法报;200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诠释祭奠权[N];检察日报;2002年

8 莫赛球 温毅斌;精神损害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蒋德海;法院应受理职称诉讼[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马新耀;试管婴儿错失:人身权遭遇法律困惑[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志英;主权的现代性危机[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杨延超;作品精神权利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罗运晖;论CCPR第一任择议定书之程序及其相关国际法问题[D];外交学院;2002年

3 甄庆贵;论演员在影视作品中肖像权的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桑磊;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姚劲华;精神损害赔偿范围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霞;纳税人税权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蒲红;受教育权的宪法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缴增旭;配偶权及其侵权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黄欣;论我国公务员身份保障权利的救济[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少波;间接受害人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29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29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