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法存在理据的建构主义分析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nflict of laws has a certain explanatory power on the question of "why conflict law exis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narrow scope of vision, insufficient universal degree of space-time and limited theoretical tools, etc., which need to be bridge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actors, points to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which provides a functional field for the conflict Law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multiple subjects. His "state actor centered theory" and "normative constructional role" provide a new way to understand the objectivity of "going hom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identity" explains why there may still be conflict of laws norms in the field where the existing substantive rules exist, thus showing the unique essence of the conflict law to maintain the leg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conflict law is the best way to blend the functions of multiple interests and cultur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B类课题《国际私法视域下国际法法理学具象研究》(JBS14035) 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际私法视域下国际法法理学具象研究》(2013XZYJS199)
【分类号】:D9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国勇;克格尔和他的国际私法“利益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2 秦亚青;;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3 周江;;“天下”视界下的冲突法理论论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4 高岚君;;“全人类共同利益”与国际法[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5 方长平;国家利益分析的建构主义视角[J];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6 邹国勇;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利益协调[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7 赵学清;郭高峰;;礼让说在美国冲突法中的继受和嬗变[J];河北法学;2014年04期
8 曾向红;;“世界观问题”为什么没有成为问题?——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J];欧洲研究;2010年05期
9 金明;;试论国际私法的国际法性质——兼评“国内法”论者的主要观点[J];清华法学;2007年04期
10 宋晓;;20世纪国际私法的“危机”与“革命”[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4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目强;;UCP600对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规则的新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贾清林;;论不可抗力下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兼论汶川、玉树地震的风险承担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卞莉;;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性质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施佳;;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8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9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张平华;刘耀东;;间接代理制度研究——以《合同法》第402条与第403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3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周晓明;;当代国际私法学说的价值实现[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6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霁;;论ICC示范仲裁条款在我国的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兼评《仲裁法》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章博;;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视野下的提单仲裁条款转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李广辉;;司法管辖权与仲裁管辖权冲突之解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玫黎;宋秋婵;;法院与仲裁庭“伙伴关系”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7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庆明;海上保险国际统一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姚华妹;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司法审查及借鉴[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青红;信用证项下汇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于晓丽;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震,董立河;论西方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徐崇利;;冲突法基本路径的经济分析——双边主义对单边主义[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3 窦家应;法的本质:利益关系调整论[J];当代法学;2000年05期
4 周江;;“冲突法理论”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吕岩峰;;和谐世界视域中的国际私法观照——以现代国际私法体系的构建为焦点[J];法学;2007年08期
6 周方银;王子昌;;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论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与综合[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1期
7 巴殿君;于洪洋;;新形势下中国社会主义“和谐世界观”的构建[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孙中原;;墨家和谐世界观的理论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王义桅;;和谐世界观改变国际政治视角[J];决策探索;2006年01期
10 朴金波;;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哲学史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李少强;;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设计[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单冬;;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范式——支架式教学实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3 尹轩;;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印度[J];商;2013年09期
4 安德鲁·芬伯格;高海青;;民主的合理化:技术、权力和自由[J];哲学分析;2014年01期
5 徐喜春;付艳;;大学生“裂痕效应”的形成与消解:建构主义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4年01期
6 孙晓光;;朝核问题的建构主义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1期
7 胡学雷;身份建构与利益转变——明治维新后日本身份变化的建构主义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2年02期
8 郑先武;“安全共同体”理论探微[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2期
9 董友福;;建构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白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第一夫人”外交初探——以米歇尔·奥巴马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胡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想[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闫伟;;制造“冲突”与转变错误概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洋洋;;建构主义给音乐课堂带来了什么[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陈卫;尹项根;张哲;文明浩;;建构理论在继电保护教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蔺锐;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军事交流(1979-2010)[D];河南大学;2011年
2 龚权;二战后德法关系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任娟;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任为林;从退役将领交流看两岸军事互信的构建[D];厦门大学;2014年
5 彭娟莉;高观点下高中函数教学的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年
6 郑岩;建构主义及合作学习对高中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促进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树海;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92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9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