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关于ISU对海难救助特别补偿制度修改建议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9 18:14
【摘要】:海难救助特别补偿制度是调整海难救助活动中,救助人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而产生的相关法律关系的制度,它无论是在海难救助国际公约体系中还是在我国《海商法》第九章的规定中都是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一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随着世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恐惧不断加深,海洋环境救助业务正在整个海难救助业务中扮演着空前重要的角色,,现今几乎每起海难事故中均包含环境污染因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海难救助行业的业务结构也将继续向环境救助领域倾斜;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海洋环境具有公共属性,是关乎国家利益和公共政策的特殊救助客体,因此海洋环境救助活动中必然会存在国家主体的强行介入,从而对传统海难救助的自愿属性造成严重破坏,这使得海难救助这一传统上由私法调整的领域不可避免的蒙上一层国家强制力干预的公法色彩。 特别补偿制度在《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下简称“《1989年公约》”)14条中首次以公约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项制度正面临着重修的巨大压力。代表国际救助行业利益的国际救助联盟(International SalvageUnion,下简称“ISU”)于2008年向国际海事委员会(International MaritimeCommittee,下简称“CMI”)提出《1989年公约》的修改建议清单,并于CMI2012年底举行的北京会议前夕在CMI各成员方国内海事法协会、国际保赔协会集团、国际船运公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下简称“ICS”)、伦敦保险人协会等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了深入讨论,ISU建议的核心在于对特别补偿制度进行修改的必要性以及“环境救助报酬”概念的引入,即将环境报酬从原有的财产救助报酬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报酬类别,以取代原有的针对救助成本的特别补偿机制。建议中环境救助报酬的数额需要依据救助人实施救助活动而避免的船东对第三方承担环境损害责任的大小来确定,它不再受获救财产价值的限制,并且完全由法官或者仲裁员依据经验和调查自由裁量确定,可以说ISU的修改建议对于原有特别补偿制度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本文作者以ISU修改建议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以及CMI内部的研究与论争作为切入点,力图为该领域的国内理论研究提供动态发展的视角,结合国外学者的前沿理论成果对特别补偿制度修改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并且从救助公约各利益相关方利益博弈与平衡的角度出发,对特别补偿制度在未来可能的解决路径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索。此时正值我国《海商法》面临修改的关键节点,鉴于《海商法》第九章海难救助的规定几乎完全脱胎于《1989年公约》,即便ISU的修改建议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并且未获得通过,但其前沿制度改革的思想火花也应当能够为我国海难救助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与帮助。 在本文前半部分,作者着力对特别补偿制度修改的必要性以及ISU修改建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来说首先通过揭示现存制度体系主要架构及内容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外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阐明特别补偿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之后针对ISU提出的建议文本,就环境损害适用范围的修改、环境救助报酬的设置、仲裁透明度等相关方面的建议进行逐条分析,通过对“责任救助”理论与实践的阐述,揭示ISU设置“环境救助报酬”的建议不具确定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的缺陷。在本文后半部分,作者主要运用利益动态分析的方法,对海难救助传统利益相关方——救助人、财产保险人、责任保险人以及新型利益相关方——国家主体在环境报酬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利益诉求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使各方利益重新趋向平衡的新型制度模式。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力图结合我国海难救助行业的实际情况,借助国际前沿理论研究成果与思路,为修改和完善我国《海商法》中的海难救助法律规定,建立起各方利益平衡、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海难救助报酬制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启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6.9;D922.2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明忠;一起救助案例判决的评论[J];航海技术;1996年04期

2 章博;论海上救助特别补偿制度的新发展——兼论我国海上救助特别补偿制度的完善[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4年00期

3 赵淑洲;;完善中国国内统一的标准救助合同格式的探讨[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年03期

4 胡正良;;强制救助之研究[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321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21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