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韩相邻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6 13:05
【摘要】:目前,中国和韩国相邻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中韩相邻海洋宽度不足以使两国各自划定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分歧较大。我国主张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韩国主张中间线原则。针对该争端,我国应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海洋法规则,以其确定的争端解决原则和程序,调查分析划界的公平因素,以共同开发制度作为临时安排,通过协议最后解决划界问题。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mainly focus on the delimitation of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continental shelf. The width of adjacent ocea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s not enough to make the two countries delimit 200 nautical miles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continental shelf respectively. Our country stands for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the principle of natural extens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ermediate line in Korea. In response to the dispute, our country shou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of the law of the sea,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investigate and analyse the equitable elements of delimitation,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established by it, and take the system of common development as an interim arrangement. The demarcation issue was finally settled by agreement.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分类号】:D99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傅]成;中国周边大陆架的划界方法与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朱凤岚;;“日韩大陆架协定”及其对东海划界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6年11期

3 袁古洁;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浅析[J];中外法学;199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炳辉;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苏;论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吴卡;关于大陆架划界中公平原则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丁肇锋;海洋划界规则与实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敏;试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2 陈滨生;谈充分利用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3 陈滨生;我国与《海洋法公约》的争端和解机制[J];当代法学;2002年10期

4 李广义;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国际法依据辨证[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5 朱凤岚;;“日韩大陆架协定”及其对东海划界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6年11期

6 杨泽伟;论国际法的政治基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郭渊;;海洋权益与海洋秩序的构建[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余民才;紧追权的法律适用[J];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9 杨泽伟;论国际法上的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及其发展趋势[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10 刘远山;略论多边反恐条约的实施——兼论我国反恐法制的完善[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铮;;论《非航行利用国际水道法公约》的争端强制解决方法[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黄建中;国际法庭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海虹;国家豁免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勇;条约在中国适用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陈兴华;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9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湘;试析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任志强;《联合国宪章》第八章之区域办法在集体安全制度中之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王华;国际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4 郭跃辉;试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疏震娅;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曾皓;国际税收协定争议的仲裁解决方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戴军;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态问题的立法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8 倪婷;中国海外投资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凌芳;污染转嫁国际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肖田;跨界环境污染的国际法律责任[D];河海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才,孔庆茵;亚太地区领土争端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2 李毅;论澳巴海洋边界划分方法之特色及其对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之借鉴意义[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3 李令华;谭树东;;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4期

4 李廷栋,莫杰;黄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11期

5 杨文达,王振宇,曾久岭;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年02期

6 李廷栋,莫杰;中国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格架和东海地质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4期

7 王玉玮;岛屿在国际海洋划界中的作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袁古洁;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浅析[J];中外法学;1996年06期

9 傅]成;中国周边大陆架的划界方法与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令华;中国海洋划界与国际接轨的若干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炳辉;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昕;;中国未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原因及关系展望[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2 张丽华;姜鹏;;东北亚海权争端与中国的新思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3 李冰;;《反假冒协议》边境措施影响分析——基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对比[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4 ;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贸易研究会(深圳)[J];中国司法;2011年06期

5 钮维敢;赵秋梧;;国际法视角下的调查“天安”舰事件及其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梁伯枢;;如何吸引顶级团队——康奈尔大学前校长、北大国际法学院院长雷蒙访谈[J];国际人才交流;2011年07期

7 熊志坚;;国际贸易保函之欺诈与反欺诈[J];进出口经理人;2011年07期

8 宁敏;宋连斌;;略论多边国际条约在香港继续适用之方式[J];港澳经济;1994年09期

9 陶磊;庞俊;;中国原材料限制出口案初裁报告评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0 黄琴;;以执行力为立法树立权威——完善跨国贿赂的执行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建国;我国金刚石圆锯片胜诉反倾销[N];消费日报;2006年

2 ;2006年度全球PCT申请概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 欧海燕;如何在国际民商事诉讼中适用对等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肖玮;反腐败越发依赖现代技术获取证据[N];检察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罗书臻;面向全球化的国际刑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志望;禁止克隆人国际立法为何难产[N];经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亮;WTO《农业协定》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梁孝玲;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在我国的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2 唐华;论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任建宏;TRIPS协议知识产权执法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4 陶冶;欧盟与中国有组织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樊薇;论自由贸易区货物原产地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黄蓉蓉;刑事法律框架下中俄跨国知识产权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黄_";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周会青;美国对华木质卧室家具反倾销案的经济法律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9 徐锋;论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第三方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媛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警务合作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9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