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2-15 11:25
【摘要】:随着全社会对资源环境稀缺性和环境价值认同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健全了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环境损害评估的实践活动在科学研究层面对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用层面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方法、工作机制、程序导则的形成和完善.在比较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环境损害评估相关概念、内涵与范畴,系统梳理了各国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机制、技术导则、评估方法、资金来源以及沟通协调等制度内容.当前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ociety's recognition of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recognition of environmental value,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and perfected in the practice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pose new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o o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echnical methods, working mechanism and procedure guidelines 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lated concepts, connotations and categories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and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working mechanisms,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various countries. Evaluation methods, funding sources and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other system content. At presen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in our country are in the initial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severe environm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in our country, th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in our country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572)
【分类号】:D996.9;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蓬;冯俊乔;葛林科;王震;姚子伟;杜廷芹;;基于等价分析法评估溢油事故的自然资源损害[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2 侯瑜;郑鹏凯;张天柱;;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损失的系统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年02期

3 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3期

4 李静;吕永龙;贺桂珍;王铁宇;罗维;史雅娟;;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格局及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9期

5 杨朝飞;;环境污染损害鉴定与评估是根治“违法成本低和守法成本高”顽疾的重要举措[J];环境保护;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向楠;张勇;;2007-2008年中国城乡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2 曲常胜;毕军;黄蕾;李凤英;杨洁;;我国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唐荣智;钱水娟;;污染企业转移的规范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宋言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社区机制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5 雷晓霞;莫创荣;肖泽云;;GIS与水质模型集成的邕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模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9期

6 王锦;;我国环境破坏之特点及原因分析[J];沧桑;2010年02期

7 张婷婷;;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在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的适用[J];沧桑;2011年01期

8 刘超;;《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与环境法律的科学化[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9 赵海霞;曲福田;朱德明;陈雯;陈江龙;;减少环境污染排放的机制与控制政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10 冷罗生;;日本应对面源污染的法律措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环境纠纷行政处理问题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燕;代杰;;论金融危机下的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俊;赵园园;;论政府环境权力的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立新;;完善环境群体性纠纷司法救济机制的几点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夏凌;;福建紫金山铜矿污染事件的法律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杨继文;;环境公害犯罪论纲[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杨武松;;试论我国环境公害防控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9 路超君;吕连宏;;公众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律规制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均衡——国际气候环境谈判路径的法经济学论证[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蓓;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明娟;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的生态转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锦辉;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D];苏州大学;2010年

6 苏雪莉;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与诉讼机制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杨欢;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黄君;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芳纳;环境资源“公共悲剧”的控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雅雯;环境侵权的类型化分析及其民事救济[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鹏凯;张天柱;;等价分析法在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2 寇文;杨勇;詹旭;;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引发环境安全的几点思考[J];城市;2006年05期

3 张翼飞;赵敏;;意愿价值法评估生态服务价值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及实例设计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1期

4 张德兰,蒋爱平,陈晖,郑玉玲;东平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调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年05期

5 张勇;徐启新;杨凯;张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研究述评[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2期

6 骆永明;;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12期

7 姚丽文;江西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类型特征分析及对策[J];环境与开发;2001年04期

8 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2009年Z1期

9 高一平;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调查[J];中国环境监测;2002年01期

10 王志霞;刘敏燕;;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J];水道港口;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诚;;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2 刘波;马春艳;;世界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比较与启示——基于美国、欧盟的考察[J];生态经济;2010年10期

3 黄伟玲;日本公司应对欧盟指令的措施概述[J];环境技术;2005年04期

4 潘峰;;欧美纺织品市场悄然起变 欧盟市场超过美国 设限产品走出低迷 欧美更加依赖进口[J];纺织服装周刊;2007年02期

5 钟兴刚;;日本 欧盟对茶叶检测最新的主要项目及标准[J];茶叶通讯;2008年03期

6 ;欧盟将制订鞋类进口新规定[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8年03期

7 何章春;;斯塔夫罗·迪马斯[J];世界环境;2009年02期

8 徐锦;近期内我国镁价仍将疲软[J];中国金属通报;1998年11期

9 鲁远;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J];世界环境;2002年01期

10 叶子青,钟书华;美、日、欧盟绿色技术创新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翰卿;戴慎志;;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彭松建;汪段泳;;英、美、日家族制企业历史变迁的启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王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新动态及企业应对[A];200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文集[C];2004年

4 陈家桂;刘越;杨正宁;张卿川;;美欧日国家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探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郭志芳;;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投稿——题目:国际循环经济发展概况[A];2006年度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年会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玉峰;石葆莹;欧海龙;;REACH法规对我国造纸化学品和造纸工业的影响[A];’2009(第十七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月荣;;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背景资料介绍[A];2003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管理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3年

8 单卫红;;中国禽产品出口欧盟的法律障碍及其解决[A];首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中国水禽业进展[C];2005年

9 龚向前;;从福利国家到欧洲价值——论欧洲法上的健康权及其启示[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符永高;王玲;王伟;胡嘉琦;赵新;;欧盟EuP指令解析[A];2007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祥斌;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记者 杨骏;围绕热核反应堆选址欧盟向日本最后通牒[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李守志;粤产自行车出口欧盟大幅下滑[N];国际商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魏红欣;中国能从“日美关税战”学到什么[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陈健萍;欧盟农残新规堪比日本“肯定列表制度”[N];国际商报;2008年

6 姚志德;粤产自行车对欧盟出口锐减[N];国际商报;2005年

7 记者 贺耀堂;市领导会见欧盟客人[N];连云港日报;2006年

8 记者 陈学桦邋实习生 朱生艳;河南水产品获得欧盟“签证”[N];河南日报;2007年

9 FT专稿作者 艾伦·贝蒂(Alan Beattie) 拉斐尔·曼代(Raphael Minder);欧盟决定向世贸起诉美国补贴波音[N];国际金融报;2005年

10 通讯员 程玲 记者 吴新光;全省农产品出口呈继续下滑趋势[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节艳丽;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清华大学;2004年

8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伟东;日本中小企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凤玲;典型国家(地区)食物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林春雷;美、日、法三国税务会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曾星;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看日美同盟的未来[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燕;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董海航;美日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方向[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曦;从美、日房地产泡沫看我国房地产市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庞珊珊;冷战后土耳其与美国、欧盟的互动关系[D];外交学院;2008年

8 李艳玲;冷战后欧盟与美国对外援助比较[D];外交学院;2009年

9 车华;战后美日的外援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招霞;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欧盟与美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3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423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