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嬗变

发布时间:2019-07-05 13:15
【摘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早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避免因国家承担污染预防和控制费用而导致国际贸易的不正当竞争,确保共同市场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伴随着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政策与法律实践在各国国内法律和政策领域的展开,污染者负担原则由国际贸易中的一项经济原则,逐步发展和演变为一项具有政策倡导性的环境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明确污染者对于污染预防、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责任,促进环境问题的公平解决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公平实现。同时,随着国内、国际环境法对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认可和采纳,污染者负担原则逐步由政策性的环境原则,发展和演化成为一项国内、国际环境法所共同接受的环境法原则,并具有规范和引导环境立法、弥补法律漏洞、帮助法律解释和解决国际贸易和环境争端等方面的法律实践意义。随着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实践发展,其主体和责任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环境责任主体归属的确定和责任范围的划定,污染者负担原则已成为当代社会环境法律和政策实践的重要法理基础。
[Abstract]: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irst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pollution burden,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which is to avoid unfair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caused by the cost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orne by the state, and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n market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and legal practice of the polluter burden principle in the domestic laws and policy fields of each country, the polluter burden principle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evolved from an economic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o a policy-driven environmental principle, which is aimed at defin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olluter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control and control, etc., Promote the fair 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fair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ecognition and adoption of the polluter burden principle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the polluter burden principle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evolved from the policy environmental principle to a commonly accepted environmental law principle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has the leg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ing and guiding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making up for legal loopholes, helping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disputes, and so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luter burden principle, its main body and scope of responsibility continue to expand.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ubject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elineation of the scope of responsibility, the principle of pollution person burde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eg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重大项目“环境基本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07JJD81016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立法倾向[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楠;;农业环境资源保护视野下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严厚福;;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扩大“合法权益”的范围还是确立自然物的原告资格[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3 刘文燕,焦华;论生态侵权[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4 乐小芳;;中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的立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5 邓可祝;;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现条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6 张迎斌;王晓辉;;完善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兴锋;;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立法完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李兴锋;;论环境法生态主义理念的合理内涵及实现路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袁巍;;排污权性质的理论选择[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阳柳;;论环境资源行政起诉权适用范围的扩大[J];创新;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劲;裴敬伟;潘磊;;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及其承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温志勇;;浅析公众参与环境决策[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谷海霞;;南水北调生态利益补偿法律制度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曼曼;;我国节水型农业法律制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邓海峰;李燕;;论环境法制建设中对行政强制机制的监督[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梅宏;;论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及其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燕;代杰;;论金融危机下的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萍;;农地土壤污染防治应强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监管权——以《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订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谢伟;;环境权益交易立法若干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白永利;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9 张杰;公共用公物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茜坤;我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马婵娟;我国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基金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王晓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敏敏;国外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保护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阳丽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扈现奎;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及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卢婧Z,

本文编号:2510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10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