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国与COP15——负责任环境大国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9-07-29 08:45
【摘要】:《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0年在中国召开,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本文尝试在国家自身发展阶段和履约动态的历史背景下,以国家环境外交战略为尺度,分析东道国承办大会的内在动因与收益。案例表明,举办较为成功的几次缔约方大会都体现出了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紧密联系,取得了与本国国内或所在区域的生态环保政策相呼应的历史性成果,从而在推动《公约》进程的同时提振国内生物多样性工作,实现了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中国同样可以借助承办COP15的机会,逐步实现生态环境外交由被动到主动、由内向到外向的转型,与世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实现该目标,会议筹备过程中应注重将其列入国家大外交日程,以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国际社会合作,加强与区域及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协同,充分总结《公约》履约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作出贡献。
[Abstract]:The 15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OP15) will be held in China in 2020, which is a key link between the previous and the next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cess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country itself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motivation and benefits of the host country hosting the confer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strategy. The cases show that several successful 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 have shown close ties with the overall foreign strategy of the country and achieved historical results in line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in their own countries or regions, thus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the Convention and promoting the work of biodiversity in the country and maximizing the marginal benefits. China can also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take COP15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plomacy from passivity to initiative, from introversion to extroversion, and to seek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world.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utting it on the diplomatic agenda of the National Congress, coope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an active and open manner, strengthen strategic coordination with region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ully sum up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just,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global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分类号】:D996.9;Q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际动态[J];绿色视野;2008年07期

2 张丽荣;成文娟;薛达元;;《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履约的进展与趋势[J];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3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系统——《生物多样性公约》发展进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4 陈昌笃,薛达元,王礼嫱,李迪华,高振宁;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5期

5 张建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及其价值[J];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唐利疆,纪凤春,刘文玉;试谈生物多样性[J];林业勘查设计;2000年02期

7 赵燕,李文祥;云南生物多样性浅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1期

9 曾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J];福建环境;2001年06期

10 张泽钧,段彪,胡锦矗;生物多样性浅谈[J];四川动物;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成云;;农业科学新课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生命科学的思考与畅想[C];2006年

2 ;前言[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马克平;;国内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出版物简介(续Ⅱ)[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年鹤;;生物多样性与中药材GAP[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坚;;生物多样性与小城镇建设[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6 侯淑琴;田文忱;;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曾辉;张光辉;蒲应春;;贵州省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其保护[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袁国映;张鹏;张明;张莉;;新疆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和保护[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张霄;;沈阳市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必要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彼得·瑞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及其中国的未来(摘要)[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召开[N];中国环境报;2014年

2 周志华 巫忠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3 陈湘静;三部委征集保护生物多样性活动方案[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王玲;我国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N];经济日报;2007年

5 刘树铎;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征集方案[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禾;留“一席之地”保护生物多样性[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 王翰林;防止气候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N];科技日报;2007年

8 记者 华凌邋李禾;欧盟—中国生物多样性项目陆续获批准[N];科技日报;2007年

9 卞晨光;联合国将制定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柏斌;我省将与中科院共建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N];云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赖毅;彝族生物多样性智慧及其农业生产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四海;规划环评中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李昊民;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王翠红;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戚仁海;生境破碎化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陶晶;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麦提;我国生物多样性立法现状及其完善[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2 彭静;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关智宏;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云靓;云南普米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及传统林业管理案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周晨;草海湿地水质富营养化与生物多样性风险预警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蒋斌;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D];中山大学;2016年

7 杜昊东;基于TEEB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估算方法及其应用[D];山西大学;2016年

8 苏绍辉;红壤产多糖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多样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9 樊冬梅;傣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与医药案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10 邵桦;佤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与传统蔬菜资源变化案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20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0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