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临近空间的性质争议及法律定位

发布时间:2019-08-20 14:39
【摘要】:临近空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其性质和法律地位尚缺乏权威的统一的认识。关于临近空间的法律性质存在着不同观点,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临近空间是否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存在;二是临近空间与空气空间、外层空间的关系。尽管临近空间目前尚未在实在法上取得独立的法律地位,但是其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临近空间不宜发展成为与空气空间、外层空间相并列的第三类独立空间,而应是在当前空间二元划分之下的一个细分层次,从属于空气空间。可以通过设立临近空间的无害通过制度来调整临近空间中飞行需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冲突,其它方面则应适用空气空间法的规定。
[Abstract]:Adjacent space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uthoritative and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its nature and legal status.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legal nature of adjacent space.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is mainly on two aspects: one is whether adjacent space should exist as an independent legal concept; the other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jacent space and airspace and outer space. Although adjacent space has not yet achieved independent legal status in positive law, it should become an independent legal concept. Adjacent space should not be developed into the third kind of independent space juxtaposed with airspace and outer space, but should be a subdivision level under the current binary division of space, subordinate to airspace. The conflict between flight needs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adjacent space can be adjusted by establishing a harmless regime in adjacent space, while the provisions of airspace law should be applied in other aspect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层空间安全维护和利益拓展中的法律问题”(12GJ003-053)
【分类号】:D9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夏春利;;试论近空间的法律地位——兼谈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定界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柯玲娟;;外层空间定义定界问题研究[J];研究生法学;2001年01期

3 王亚飞;安永旺;杨继何;;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防技术基础;2010年01期

4 郑国梁;;关于临近空间的法律定位及应对措施[J];国防;2010年07期

5 胡滨;;空天一体视角下的临近空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李怡勇;李智;沈怀荣;;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与应用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仪名海;王晗;;外层空间定界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曼弗雷德·拉克斯;兰海昌;;外层空间的边界[J];国外法学;198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艺;;跨国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外来物种入侵承责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2 夏春利;;试论近空间的法律地位——兼谈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定界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许健;;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顾华详;;论哥本哈根协议的法律价值——兼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法律措施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宋晓敏;;国际习惯法的效力——以国际习惯法对新国家的效力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6年05期

6 李虹颖;;论国际航空法中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J];研究生法学;2008年06期

7 葛冠群;;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谈判”与“交换意见”义务[J];研究生法学;2011年05期

8 关欣;赵静;何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跟踪技术[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8期

9 关欣;赵静;张政超;何友;;一种可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跟踪算法[J];电讯技术;2011年08期

10 冯亮;徐华平;李春升;;临近空间编队飞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仿真[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震;沙云飞;;海盗罪及其在我国国内立法问题[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2 曹英志;范晓婷;;再论海洋倾废概念[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3 吴凡;;浅析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开发中的国际法问题[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4 马光;;中韩两国法的渊源比较研究[A];韩国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5 王震;沙云飞;HU Yingying;;海盗罪及其在我国国内立法中的问题[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1期 总第3期)[C];2014年

6 熊征蓉;郭晓明;盛德鲲;孙磊;杨宇明;;浮空器囊体材料热合焊接关键技术研究[A];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7 周利霖;唐国金;;大型飞艇缩比模型设计方法研究[A];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彭长艳;空间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徐正平;非平衡负载的像面扫描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8 梁国龙;多谱段临近空间目标探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金永明;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与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波;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民;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杜秋菊;微型国家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明杰;海盗行为之国际法探究[D];烟台大学;2010年

6 徐倩;海湾三岛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吴丰;论国际法对海盗行为的规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吴又幼;海军海上协助执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歌;论人权法在世界贸易组织法中的具体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昱;论风险预防原则在转基因产品贸易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玲娟;;外层空间定义定界问题研究[J];研究生法学;2001年01期

2 沈盈姊;;论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域中的管辖权[J];当代经理人;2006年08期

3 屈广清,陈小云;现代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研究(英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4 董智先;论外层空间界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5 赵理海;外层空间法介绍(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续)[J];法学杂志;1994年01期

6 慕亚平,郑艳;《海洋法公约》生效后的新形势和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法学评论;1999年03期

7 童之伟;论法学的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J];法学;1999年06期

8 徐冬根;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看外层空间法发展趋势[J];法学;2003年11期

9 秦天宝,李震东;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控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刘明豹;郭张龙;;开辟信息化条件下防空新战场——近地空间[J];国防科技;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晓莉;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与国际合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静;程建;郭锐;;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及关键技术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陈昌孝;何明浩;李成龙;马万里;;基于临近空间的预警系统建设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金欣;梁维泰;王俊;杨进佩;;反临近空间目标作战的若干问题思考[J];现代防御技术;2013年06期

4 刘毅;阳曙光;李为民;;临近空间及其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07年06期

5 李铮;赵大勇;;美军临近空间平台的开发利用及对我军的启示[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8期

6 杨磊;牛文;张翼麟;;美国临近空间快速打击武器技术发展[J];战术导弹技术;2013年06期

7 郑国梁;;关于临近空间的法律定位及应对措施[J];国防;2010年07期

8 郭锐;齐明;程建;童卓;;价值中心法在临近空间武器装备体系中的运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魏子淋;刘治德;徐向东;;美军临近空间快速全球打击武器现状与发展[J];飞航导弹;2012年02期

10 何苹;陈亮;;临近空间无动力攻击器发射参数优化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芳;郑剑;刘靖;石于中;;临近空间稀薄与近连续流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健;;临近空间天气及其应用需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熊超超;;临近空间军事应用与探测方法简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刘园园;吴维;张静;贺可海;;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特性及探测技术概论[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2航空与航天气象技术研究与应用[C];2013年

5 胡雄;龚建村;孙东松;艾勇;徐轻尘;肖存英;吴小成;涂翠;闫召爱;;临近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考察活动介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6 蔡明辉;韩建伟;张振龙;封国强;;临近空间大气中子环境及其辐射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胡雄;龚建村;窦贤康;孙东松;艾勇;陈洪滨;杜利明;龚顺生;;临近空间大气探测示范站介绍[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孟祥;潘t,

本文编号:2528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8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