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人道法视野下的当代反恐战争

发布时间:2019-08-28 21:20
【摘要】:国际恐怖主义是危害国际社会安全与和平的重要原因之一。“9.11”事件使得全世界开始重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和遏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号召打一场反恐战争。“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依然猖獗,国际社会反恐道路依然漫长。笔者试图完善反恐战争理论,寻求科学可行的反恐方法,更有效更彻底地解决恐怖主义这个社会问题。笔者同时借以国际人道法为辅助,把反恐战争纳入国际人道法的视野之下,使反恐战争有别于血淋淋的原始战争,而是方法多元、针对性强、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反恐综合治理方法。 本文第一部分强调了反恐战争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实践。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笔者首先确定恐怖主义的定义,虽然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定义纷争迭起,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目的不同,导致恐怖主义的统一定义至今悬而未决,但是只有确定了恐怖主义的定义才能确定反恐战争所针对的对象,从而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恐怖主义应该定义为:旨在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社会目标,通过对不特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暴力或者暴力威胁以制造公众恐惧的行为。针对恐怖主义的危害和自身特定,笔者阐述反恐战争的必要性,尤其是军队参与的必要性,由于国内司法程序本身的缺陷以及军队无以伦比的震慑作用,反恐战争离不开军队的军事打击。笔者通过对俄罗斯、美国、印度三国的反恐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用案例证明反恐战争军队的重要作用。 文章第二部分笔者试图解决和说明的是反恐战争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战争的主体、战争的法律适用、武力限制等。通过对“国家自卫权”概念的引入和分析。国家在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前提下行使国家自卫权可以成为反恐战争的主体。在法律适用方面,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国际人道法项下的条款能够用于当代反恐战争,反恐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应该遵守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对于武力反恐的限制,笔者通过作战方法和打击对象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对特定武器和特定战术的禁止使用来规制反恐战争的作战方法。通过对平民、文化财产、战俘的保护来限定打击对象。 文章的第三部分笔者论述了反恐战争中国际人道法的影响。一部部门法本身应该具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施保障,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国际人道法来说,它是和战争与武装冲突相伴而生的,是为了尽量减少战争中的不必要的损失而形成的国际社会的共识。对于当代反恐战争来说,它依然具有生命力。一国的政治保障、武力保障、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的监督和执行及法学教育等多种方法保障着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在反恐战争中,如果违反国际人道法将会承担怎样的责任,笔者在本章的最后予以阐述。虽然国际人道法在责任承担上仍显不足,但这也为国际人道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研究课题。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和启示。归根结底,国际人道法视野下的当代反恐战争的着眼点在于反恐二字,就如何更加行之有效的反恐笔者给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反恐战争理论的发展应该以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为前提,采用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全方位的打击恐怖分子,同时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穷问题,各种文化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使贫富不均、文化冲突等国际矛盾得以缓解,也能帮助扼杀消灭恐怖主义。二、完善国际人道法,使之能够适应反恐战争这种“不对称战争”,更有效地去指导和规制反恐战争的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燕;;论国际刑法实践中国际人道法的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邱东;;国际人道法对文化财产的重点保护[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胡城军;;论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武装冲突中适用的几个关键问题[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4 李群英;;印巴和平对话进程中的美国因素[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凌胜利;;后拉登时代的安全三问[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6 李群英;;印巴关系缓和现状与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6期

7 彭念;;疏远中的巴美反恐同盟[J];南风窗;2011年16期

8 和静钧;;单边反恐,巴基斯坦很受伤[J];时事报告;2011年06期

9 若愚;;奥巴马宣布撤计划,欲结束十年阿富汗战争[J];老同志之友;2011年14期

10 白鹤鸣;;拉登死了,世界更安全了吗?[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鸿达;;反恐战争视野下的东南亚伊斯兰[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王小琪;;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状况和走势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兵仓;;钻地弹及其对人体的伤害[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韦晓萍;许锦洲;陈春;;构建网络中心战体系结构[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王宏伟;;西方国家与乌兹别克斯坦保护人权的争议[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所 李晓岗;美国反恐战争的社会背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张宁;英外交大臣质疑“反恐战争”概念[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叶莲;美国升级也门反恐战争[N];中国国防报;2010年

4 王丰丰;反恐战争何以难收胜果[N];团结报;2010年

5 于海洋;美国反恐战争的三大战略错误[N];国防时报;2010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拉登之死让美国有喜也有忧[N];光明日报;2011年

7 约翰·费弗;美刊称中国是美反恐战争受益者[N];国防时报;2011年

8 陈五九;“争筹码”与反恐战争未来[N];解放军报;2011年

9 特约评论员 安替;十年反恐战争 进入社交媒体阶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记者 顾正龙;反对美把反恐战争扩至伊拉克[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玛斯拉(Maseray Ngadie Rogers);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政治影响(1998-2008)[D];吉林大学;2011年

2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磊;布什反恐话语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4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金豪洙;美国精英评论与反恐战争:构架方法[D];复旦大学;2008年

6 潘亚玲;“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杜学文;作为人权的和平权[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秋彬;后冷战时代全球反美主义浪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林奋之;布什主义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赵军;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昊天;国际人道法视野下的当代反恐战争[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晖;国际人道法框架下对私人军事公司的规制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楚晟e,

本文编号:2530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30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