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中的国家责任——以适当的注意标准为限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项目“中国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批准和实施”(项目编号:12JJD8200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2;D99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祯军;;对在国外遭受家庭暴力的中国妇女寻求法律救济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彭锡华;;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考察[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3 曾炜;;论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冲突的解决[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曾炜;;论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冲突的解决[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运生;;受教育权及其保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赵洲;;国际不法行为责任上的主观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林灿铃;论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8 田士臣;国际人道主义法与国际人权法之比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牛建平;;试论环境犯罪的国际化趋势——兼论环境犯罪的国家责任[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洋;;论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对中国人权法的影响[J];引进与咨询;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海燕;;禁止性补贴对WTO发展中成员方的影响——以国家责任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宋杰;;WTO内“潜在利益”的保护:一种新贸易干涉工具?──基于国家责任援引机制的观察与评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3 牛建平;张爱军;;试论环境犯罪的国际化趋势——兼论环境犯罪的国家责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4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6 董箫;;拒绝司法与一国的国家责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李晓静;;论跨境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丛雪莲;;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9 钱晓萍;;论“政府犯罪”——国家不法行为体系中一个被忽视的环节[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石文龙;;和谐世界与中国国际责任理论之构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研;国际人权法中的非歧视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高铭暄邋张杰;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李珂;WTO义务下国家责任概观[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孙萌;美在虐囚事件中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责任[N];法制日报;2004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 余丽;贸易和人权的国际法协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郭发中;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繁荣国际法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石文龙;中国责任论:国际法上的有限和有选择[N];法制日报;2008年
8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朱立恒;公正审判权的运行范围和合法限制[N];检察日报;2008年
9 吴汉东;知识产权VS.人权:冲突、交叉与协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黄列;让人权承认妇女[N];中国妇女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灿铃;论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孙晓云;国际人权法视域下的健康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杨华国;论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法律责任体系[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牟文富;论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国家责任[D];复旦大学;2009年
7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8 周丽瑛;外层空间活动商业化的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国锋;WTO的人权理念[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万霞;外交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旭光;国际性金融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皓;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强迫迁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许文涛;反恐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何召壮;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看跨国核污染的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薛磊;国际人权法中的个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林亚松;国际人权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7 梁芙蓉;国际人权法中公正审判权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伟;论国际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李心航;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黎逸轩;论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宗教信仰自由及我国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2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3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