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外层空间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利战略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047206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7.1;D99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玉,孙慧,吴昌南;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区带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2 李廉水,周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3期
3 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J];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黄鲁成;张红彩;;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3期
5 陈美章;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葛勇义,邓波;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孔祥智;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王汉熙;从工程需要中提炼报道选题之实践[J];编辑学报;2002年03期
8 夏恩君;论企业技术创新的自我替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武英;市场机制与企业技术创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丁巨涛;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顾海;高新技术产业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王道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测度与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吕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开明;企业的知识资本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程萍;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建旭;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刘蔚玲;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信息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江龙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白宇峰;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王镜;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邱永健;广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广西蔗糖业技术创新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7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8 李小玲;闽台高技术产业互补机制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1年
9 孙德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黄郴;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梅,李石柱,唐五湘;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评价[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费洪平;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3 王建华,赖明勇;中国工业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相对评价及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4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5 王玉,孙慧;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均衡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6 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7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0-1999)[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冯晓青,刘淑华;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9 杨广青,王浣尘,黄敬前,陈明义;区域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3期
10 李永明,吕益林;论知识产权之公权性质——对“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补充[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惠康;世纪之交空间法的回顾与展望(上)[J];中国航天;2000年09期
2 李巍;国际外层空间法的现状与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00年04期
3 赵紫阳;;国务院关于我国加入《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的议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3年25期
4 赵理海;外层空间法介绍(三)──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公约[J];法学杂志;1994年02期
5 高国柱;;空间碎片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6年05期
6 刘文君;;空间碎片现状的国际法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9年02期
7 李寿平;;试论空间环境损害的国际责任[J];现代法学;2007年01期
8 张婷婷;李斌;;论外层空间环境损害的国际责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徐能武;;论外层空间军备控制权力建构的实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韩明阳;;“空中主权原则”遇到的新问题[J];法学杂志;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峰;孔庆江;刘仁平;;美日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比较——兼论对入世后的中国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2 王岩;;保护外空资源与环境法律制度初探[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俞文华;;TRIPS协议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挑战及其政策含义[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4 石文龙;;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与当代国际法的新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暨知识产权与公共政策跨学科中心主任、教授 郑友德;外层空间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斌 实习生 魏娟;法律,捍卫太空利益的隐形武器[N];南方周末;2010年
3 田享华 刘丹;太空立法:看起来很美[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索阿娣;航天立法 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N];中国航天报;2010年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新生;太空垃圾肇事谁来承担赔偿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6 丰台区法院 乔学慧 曹蕾;太空垃圾致害可求偿[N];北京日报;2011年
7 谢祥涛;美国太空称霸又违法[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秦平;“神舟”五号,带我们认识外空法[N];法制日报;2003年
9 记者 崔冰;研究外层空间法专家首次冰城“论剑”[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姜岩;太空“交通法”急需完善[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丽瑛;外层空间活动商业化的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忻;外层空间旅游法律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静静;论外层空间环境保护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爽;人类外空活动与外空环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静;论指导外层空间自然资源开发的国际制度[D];外交学院;2010年
5 刘鸿鹤;日本空间立法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民;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亮;论外层空间商业活动对国际法的挑战[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谷昕;外层空间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郭琛;人类外空活动与外空环境的法律保护[D];兰州大学;2007年
10 王博;外空军事化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9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3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