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FX051)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卫星;;环境权入宪之实证研究[J];法学评论;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超;秦小建;;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反思环境权入宪[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红艳;;探析环境权入宪之路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巩固;;环境权热的冷思考——对环境权重要性的疑问[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袁立;;论社会权可诉性的宪政之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余俊;韦志玲;;论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6 王世进;刘恣宏;;环境权理论的发展与环境权入宪的反思[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刘争明;;环境权入宪的思考[J];前沿;2010年10期
8 苑银和;;作为平等权的环境权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吴卫星;;论环境基本国策[J];中德法学论坛;2010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大维;公民环境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建太;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我国农村环境侵权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韩梅;公民环境权立宪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廖莎菲;欧盟环境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剑峰;社会权视野下的环境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魏道博;论环境权的入宪[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茂宏;非洲的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论哥本哈根协议的法律价值——兼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法律措施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杨泽伟;;论气候变化对人权国际保护的影响[J];时代法学;2011年01期
3 袁海勇;;全球气候变化法律应对及“后京都时代”我国的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袁海勇;;全球气候变化法律应对及“后京都时代”我国的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朱新光;张深远;武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气候环境合作[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毕青华;;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之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姚玉斐;;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国际合作的博弈论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严音莉;;国际环境法视野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梁国栋;;中国外交的回眸与展望——访外交部部长杨洁篪[J];中国人大;2010年05期
10 孔亮;;美国气候变化政策转变的国际制度根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邋叶汝求 施泰纳 康韦;深化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N];经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韦冬泽 本报驻 美国 欧盟 印度 南非 巴西 记者 温宪 李永群 廖政军 裴广江 吴志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艰难前行[N];人民日报;2009年
3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 伯尼斯·李;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邱莎;抓住应对气候变化的契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 汤馥铭;中电联成立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中心[N];中国电力报;2009年
6 记者 崔凯 通讯员 付蔷;清华协办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N];新清华;2010年
7 记者 李韶辉;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举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记者 韦冬泽;向世界传递希望和信心[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章念生 驻尼日利亚记者 殷淼 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赞叹 期待 学习[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4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9 何云玲;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10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国际关系中的环境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雪飞;浅析中国与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合作[D];外交学院;2010年
10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2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4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