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分享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雪标;;资产分享相关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璐;论高薪养廉[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3 李海滢;;关于应对我国当前跨国腐败犯罪的新思索[J];理论探讨;2007年06期
4 卫磊;;社会资本解释范式下的集团腐败犯罪研究[J];河北法学;2009年10期
5 孙多金;;作为国际犯罪之腐败的定义[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6 孙智慧;;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宪法保障[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赵桔水;;一位“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的忠告——腐败犯罪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J];党政干部文摘;2009年03期
8 尚华;李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7条对我国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张开骏;;转型期公职人员腐败犯罪成因的一般考察[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邢爱芬;;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国内立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全力遏制腐败——当前我国腐败犯罪的形势、根源以及对策[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杨梅;;全力遏制腐败——当前我国腐败犯罪的形势、根源以及对策[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刘汉民;;论当代腐败犯罪的重要特征[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贾盛荣;;浅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刑事反腐败工作的影响[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秦永雄;;反腐败相关人员法律保护体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苏敏华;;我国刑事司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与协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苏敏华;;我国刑事司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与协调[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张智辉;;试论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张智辉;;试论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晓;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高发区[N];湘声报;2010年
2 赵桔水;腐败犯罪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N];检察日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张士金;对腐败犯罪建立民事没收法律制度的构想[N];检察日报;2009年
4 《中国检察官》杂志总编辑 周洪波;对腐败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5 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检察院 董滨;财产公开应当与腐败犯罪的认定相联系[N];检察日报;2008年
6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朱立恒;腐败犯罪的司法控制及其优势[N];检察日报;2009年
7 记者 何晓慧 通讯员 钟巧燕;福建法院惩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郭洪平;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度打击腐败犯罪[N];检察日报;2010年
9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朱立恒;惩治腐败犯罪:四大证据规则不可少[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霞;腐败犯罪是最大的威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李红权;我国廉政评估体系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敬新;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冠凡;北京市腐败犯罪司法代价的测量与评估[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红日;腐败犯罪的心理分析与心理预防[D];复旦大学;2010年
3 肖丽娜;腐败犯罪诉讼管辖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保翔;论我国防治腐败犯罪法律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袁力;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宋首武;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资产追回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李晓英;由《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我国刑事立法之完善[D];吉林大学;2005年
8 梁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相关刑事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李扣红;边缘腐败问题初探[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李金峰;论我国腐败问题及反腐败制度机制之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3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6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