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不扩散体系中的正式与非正式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杰妮;;论核不扩散机制的缺陷[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2 李英;王棣;;制约核扩散的国际法机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倪薇芬;;当前世界贸易变化特点及前景[J];国际贸易;1991年11期
4 赵青海;“防扩散安全倡议”评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5 刘宏松;;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局限与困境——非正式国际机制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3期
6 赵青海;;国际核军控形势及其前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7 朱锋;;核扩散与反扩散:当代国际安全深化的困境——以朝鲜核试验为例[J];欧洲研究;2006年06期
8 刘宏松;;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辨析[J];欧洲研究;2009年03期
9 曾令良;;朝鲜核试验问题的国际法考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1期
10 古祖雪;丁祥高;;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保障制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红梅;NPT的局限性与朝鲜核问题[D];延边大学;2006年
2 朱天白;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卓;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局限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进浩;核不扩散机制中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3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6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