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探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柯;WTO争端解决机制述评[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2 蔡鸳鸯;;区域贸易安排下争端解决机制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3期
3 朱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4 魏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探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盈;WTO争端解决机制缺陷与完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赖骏楠;;十九世纪的“文明”与“野蛮”——从国际法视角重新看待甲午战争[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马忠法;;《海洋自由论》与格老秀斯国际法思想的起源和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5 刘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刘亚丁,王宁;国际私法中的国家主权[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向彪;;论国际法视域中的人道主义干涉[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肖明清;“国家豁免权”在细菌战诉讼案中是否适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蔺运珍;;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国际法理论的贡献[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曲波;;国际法上海盗罪的认定与惩治[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管燕;;论DSU报复条款——兼论与美国301条款的关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梁洪杰;;略论WTO规则在我国的司法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4 管燕;;论DSU报复条款——兼论与美国301条款的关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5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谢小庆;;论国际法的历史类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钱晓萍;;论“政府犯罪”——国家不法行为体系中一个被忽视的环节[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恽艳茹;论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俊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徐晟;南共体争端解决机制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5 谭文剑;武力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洪晓;试论死刑不引渡原则[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傅荣;论条约保留与中国的相关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曾宪国;打击海盗犯罪的现行国际法机制及其运作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俞佳;普遍管辖权行使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杨文涛;文化财产的国际保护和追索的法律体制构建[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军,陈立民;我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S1期
2 冯力;孙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南亚之窗;2009年01期
3 余敏友,席晶;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下)[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4 蔡学恩,张发坤;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5 刘海英,密亲娜,赵维田;益于广开言路——WTO诉讼的第三方介入[J];国际贸易;2003年03期
6 赵维田;举证责任——WTO司法机制的证据规则[J];国际贸易;2003年07期
7 余菲,麻国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历程及我国的对策[J];河北法学;2002年02期
8 乔生;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之因应对策[J];河北法学;2002年06期
9 李继宏;;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2期
10 程宝库;WTO与GATT在效率、秩序和公正问题上的比较[J];南开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德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安;李春玲;;构建更具司法性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学术探索;2011年01期
2 杨丽艳;;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周江;范毅强;;也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仲裁机制的完善[J];仲裁研究;2008年03期
4 肖小文;;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探讨[J];学术论坛;2011年03期
5 谭检明;;论发展中国家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沈四宝;;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昕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仲裁机制研究[J];河北法学;2010年06期
8 孙志煜;;区域经贸争端解决的制度与实践——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J];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9 周_g;;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4期
10 潘芬萍;马来西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景及其动因[J];东南亚纵横;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益平;徐婷;;WTO体制下区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CEPA争端解决机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2 屈广清;曾丽凌;;WTO与RTAs争端解决机制关系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3 谭世贵;曲涛;;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4 张瑞萍;王莉;;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第三方制度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5 肖军;;继续中止减让案专家组报告中的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范一丁;;WTO的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对律师业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管理发展卷)[C];2003年
7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8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9 吴雪燕;;CAFTA与WTO争端管辖权:竞合与选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张乃根;;试析WTO争端解决履行机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什么是争端解决机制?[N];中国人事报;2002年
2 ;什么是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则(下)[N];经济日报;2001年
3 刘建伟 樊飞华 编译;WTO的争端解决机制[N];国际商报;2000年
4 彭刚;最实用的争端解决机制[N];辽宁日报;2001年
5 主持人 张翼;WTO的争端解决机制[N];光明日报;2002年
6 彭刚;理解和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N];经济日报;2001年
7 新华;世贸争端解决机制是把双刃剑[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韩立余;对争端解决机制的再认识[N];国际商报;2003年
9 张晓东;争端解决机制面临挑战[N];国际商报;2003年
10 蔡 强;NAFTA中缔约国间争端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家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沙伦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任媛媛;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仲裁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杨达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毛燕琼;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与改革[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孙淼;刑事裁判中法律错误的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吕洪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马贵翔;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磊;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李政;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昱;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演进与评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胡晓琳;WTO争端解决机制效率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唐凤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框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海腾;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美贸易摩擦[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健;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策略[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陈琳;WTO争端解决机制裁决执行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哲;论CEPA框架下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66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6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