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核污染争端的要素及解决

发布时间:2020-02-03 17:07
【摘要】:国际核污染争端是指因为一国境内的,无论是军事目的,还是能源目的的核活动发生了放射性污染,由此而引发的争议状态;分歧在于该放射性污染是否违反了相关国际法,对受害国应科以何种责任。本文的目的是明晰国际核污染争端的要素,试图在国际公法的语境下找到能够有效解决此类争端的方法。 本文以法律规则可被分为初级义务规则和次级责任规则这一理论为基本架构。文章的第一章为引言,主要是对研究问题的背景、动机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陈述;文章的第二章对基本的背景和概念做解释和界定;第三章展开对可适用于国际核污染争端的初级规则的寻找与讨论;第四章主要是关于次级责任规则证成的讨论;第五章对国际社会现有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考察与比对;文章的第六章给出关于这一命题的结论。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是对初级义务规则的阐释与探讨。初级义务规则因在证成国家责任时的构成要件不同,因果关系的证明不同,免责事由不同,又可划分为“尽责义务(due diligence obligation)”与“直接义务(direct obligation)"。当核活动是私人运营者做出时,国家的“尽责义务”是指那些针对核设施运营者的,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损害发生的义务。它包括国际环境法上的“环境影响评估原则”、“预警原则”;核相关条约中的“行政许可的立法义务”、“持续监管义务”、“制定应急措施义务”。在核活动由私主体做出这一前提下,国家的“直接义务”是指那些一国对他国及国际社会所负有的,独立于“确保本国管辖范围内的运营者遵守的义务”以外的义务,包括国际环境法上的“不损害他国原则”;核相关条约中的“事故发生后的通知、应对、援助义务”等。而当核活动是国家自己做出时,上述各项义务均为直接义务。在对各具体规则讨论时,本文主要分析该规则的涵义、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以及履行方式及适用难点。 在结束了关于初级义务规则的讨论后,文章展开对次级责任规则的研究。本章首先对何种情势下“行为可归因于国家”这一证成国家责任的首要要素进行分析;接着对“核损害”——这一可作为证成违反尽责义务的证据,证成违反直接义务的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讨论。关于核损害,有两个前提条件需要明确:1.核损害的程度要求;2.可提起损害赔偿的主体。核损害中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损害,分别是:1.仅涉及环境的生态价值的纯环境损害;2.个人、法人、国家与公共的、全人类共有的财产的损害;3.个人与国家的经济损失;4.人身损害,其中包括精神损害、遗传损害及物理损害。在结束国家责任实体问题的讨论之后,本文的关注点投向程序方面的问题,包括国家责任的承担方式及免责事由。 通过何种途径解决国际核污染争端是本文的第三个重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主要是指通过政治或司法的方法解决争端。外交手段当然是可用于解决国际核污染争端的政治方法之一。而通过国际组织提供的解决争端的平台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点上,可参考的模板包括联合国关于科威特问题的赔偿委员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司法方法中,综合性质的国际法院在涉及军用目的的核能使用问题时历史表现不佳,在处理环境问题方面也一直为诸多学者诟病;区际性质的欧洲联盟法院虽可成为解决欧盟国家间争端的有效机制,但这一模式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具有不可复制性;而建立一个国际环境法庭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专业性质的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当然可以成为解决海洋领域的因核污染问题引发的争端;而类似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核诉讼法庭这样的特别法庭会是解决国际核污染争端这类非常态案件的上上之选。国际仲裁,因其灵活性及保密性,亦会成为一个解决国际核污染争端的优秀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任义方;王英斌;;令人震惊的核污染[J];世界知识;1990年23期

2 王英斌;鲜为人知的澳大利亚核污染[J];当代世界;1997年07期

3 华祥惠,韩曲;人类的超级隐形杀手——各国核污染事件纪实[J];当代世界;1999年02期

4 崔杰斌;;中国研制出核污染废水处理新技术[J];共产党员;2011年12期

5 ;少为人知的两次人为核污染事件[J];共产党员;2011年11期

6 胡剑波;高丽;;论我国核污染刑法规制的完善[J];法学杂志;2012年09期

7 张玉君;;跨国污染转移问题研究——基于日本核污染事故的环境法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4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大塘;;治理核污染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刘悦;;核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产生的法律问题[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李兴中;;我们在追求一个能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俄林火波及核污染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黄X;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仍在“毒害”英农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章迪思 孙刚 李蕾 徐瑞哲 黄勇娣;“核污染将到上海”短信纯属捏造[N];解放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克 通讯员 张国清;307医院核污染检测中心启用[N];科技日报;2011年

5 王忠田;核污染恶化恐禁远东捕鱼[N];中国渔业报;2011年

6 ;定损海洋核污染缺乏量化手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蒋宁一 教授;如何正确看待核污染[N];保健时报;2011年

8 记者 葛进;东京都现多个核污染“热点地区”[N];科技日报;2011年

9 记者 冯武勇;“辐射牛”或是核辐射“冰山一角”[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流入海洋福岛核污染 远高于东电公布数值[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哈丽思;国际核污染争端的要素及解决[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婧晓;风险社会视域下核污染风险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2 蒋帅;北极核污染治理和国际合作框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章志英;核污染长距离输送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5年

4 郝晓霞;国际核污染争端解决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娜;福岛核污染事件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李宾;水产品核污染物理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76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