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CISG项下国际惯例的效力——兼析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的改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海聪;;国际商事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J];法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轶;论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杨芳,杨永忠;WTO下的商事代理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4 杨柏权;介入权和选择权制度对我国外贸代理的适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邓瑞平,易艳;商事仲裁责任制度简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伍露;;论现代商人法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运用[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陈力,田曼莉;友好仲裁初论[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张荣芳;合同风险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谢非;德国商业登记法律制度的沿革[J];德国研究;2000年03期
10 陈芳;提单与票据法律性质之比较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2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3 赵永清;;试论跟单信用证单据的拒绝[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4 王大荣;;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责任的思考[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傅明;全球电子商务法统一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史飚;商事仲裁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池漫郊;多方多合同仲裁的挑战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4年
7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尹立杰;GATS框架下的跨国银行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黎晓光;中外行业仲裁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煜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禧;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张京红;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3 何应伟;信用证欺诈犯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保良;委托合同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烨;关于拖延仲裁程序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柳晓英;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若干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张洁;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黄长才;WTO法律体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问题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9 徐继红;信用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吴黎静;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冲突及其处理[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海聪;试析《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性质和功能[J];现代法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扬;;《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我国《合同法》对于实际履行制度适用限制的比较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2 李健男;;论国际惯例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的适用——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J];太平洋学报;2011年06期
3 吴文汀;;论我国立法中的冲突性国际惯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进 中国政法大学;弥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五大缺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浩然;论CISG中“宣告合同无效”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吴文俊;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预期违约制度[D];苏州大学;2006年
3 郭艳彬;镜像规则及其突破[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苟俊;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晓红;论中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保留的态度[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静;论格式之战[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曾宁;出口货物销售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建霞;比较法视野下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姚一男;《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减损义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2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8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