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7-03-29 05:00

  本文关键词:论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风险预防原则被认为是国际环境法中重要的一般原则,很多关于国际环境法的法律文件都规定了该原则。但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该原则,这对于南极环境管理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人类在南极地区所进行的任何微小活动都可能会对其脆弱的自然环境产生无法恢复的影响,南极低温环境也特别有利于一些有害物质的长期积累;而人类在南极的活动已经从最初的南极探险与科学考察,发展到近年来的南极旅游、生物勘探等多种形式的南极资源利用模式,这就使南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变化也使南极环境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唯有从调整南极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入手,加强对南极地区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采取事先预防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南极环境。 在风险预防原则的基本理论方面,已经有学者通过总结现有国际条约中有关风险预防原则的规定,提出了风险预防原则构成要素的结构,但是,本文认为在南极地区的风险预防原则与其它地区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首先列举了现有的规定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律文件,其次从南极地区的视角对主要的两位学者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关于风险预防原则与预防原则的关系,王曦(2005)等学者认为“风险预防原则”与“损害预防原则”是两个不同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本文认为,在南极地区,为了更好的适应南极地区独特的政治和自然环境,有必要将风险预防原则与损害预防原则合并为同一种法律原则。 在分析了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问题之后,本文列举了四个国际环境法的案例,通过对诉讼双方的争辩和法院意见的总结,概括了风险预防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特点。该部分获得的结论是,在这些案例中,法庭没有认可风险预防原则,但是风险预防原则被认为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 在此基础之上,论文的第三部分从《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的规定、累积性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与程序、全面环境影响评价中“知识差距与不确定性”的内容四个方面,以及一个具体的解释南极环境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的案例,论述了现有风险预防原则的解释在南极地区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本人注意到,尽管现有南极条约体系没有明确风险预防原则,而只是在《环保议定书》等规定中确立了预防原则的一些具体措施,但是,在南极活动中一个重要制度——南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却规定了不少反映“科学上不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这就带来了名实不符的问题,造成南极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效果不理想的结果,从而有损于保护南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最终目的。鉴于此,本文力图论证增加风险预防原则的必要性,并针对南极环境的独特性,建构新型的适用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风险预防原则。 论文的第四部分,也是结论部分,在借鉴上述两位学者所提出的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构成要素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在南极地区风险预防原则所应该包含的要素及其结构,然后,通过对自然科学家所获得的南极地区科学数据的梳理,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南极地区的环境风险。最后,,从对于如何在具体制度中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提出了可以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在初步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对“知识差距和不确定性”的强制性要求、完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流程等建议。 总之,本文认为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现有的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解释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南极地区独特的政治和自然环境。因此,为了促进和完善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的适用,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论解释的调整;二是具体制度规定的调整。
【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 南极环境管理 全面环境影响评价 知识差距与不确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6.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5
  • 第一章 现有风险预防原则构成要素的结构分析15-23
  • 第一节 风险与环境风险的概念15-16
  • 第二节 风险预防原则在相关国际环境法中的规定16-19
  • 第三节 对现有风险预防原则构成要素结构的解析19-23
  • 第二章 国际司法裁判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处理23-29
  • 第一节 乌拉圭河纸浆厂案23-24
  • 第二节 加布奇科沃 大毛罗斯项目案24-25
  • 第三节 南蓝鳍金枪鱼案25-26
  • 第四节 MOX 核废料加工厂案26-27
  • 第五节 举证责任在国际环境法律问题中的应用27-29
  • 第三章 现有风险预防原则的解释在南极环境管理中所面临的困境29-44
  • 第一节 议定书的规定29-31
  • 第二节 累积性的环境影响31-33
  • 第三节 不同国家的不同程序与标准33-34
  • 第四节 知识差距和不确定性在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规定34-41
  • 一、 韩国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5-36
  • 二、 印度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6
  • 三、 比利时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6-37
  • 四、 英国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7
  • 五、 白俄罗斯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7-38
  • 六、 德国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8-39
  • 七、 中国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9-41
  • 第五节 南极环境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41-44
  • 第四章 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的适用44-63
  • 第一节 风险预防原则构成要素的重新构建44-46
  • 第二节 南极地区的环境风险46-54
  • 一、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风险46-51
  • 二、 自然因素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影响51-52
  • 三、 澳大利亚环境状况委员会对于南极环境风险的分类52-54
  • 第三节 风险预防原则在具体规则制度中的完善54-63
  • 一、 建立全面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指导制度或附件(Annex)模式54-56
  • 二、 初步环境影响评价(IEE)制度的完善56-57
  • 三、 全面环境影响评价(CEE)审批程序的完善57-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73
  • 致谢73
  • 个人简历73
  • 发表的学术论文73-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杨新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郭磊;梅凤乔;;风险防范原则在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中的适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4 张东山;;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5 杨新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分析——以国际环境法风险预防原则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何婧;;浅析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陈海嵩;;风险预防原则理论与实践反思——兼论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问题[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8 李剑;;试论环境权的权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9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10 杨忠直;以生态化标准推进我国产业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在核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发展趋势[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2 武亦文;;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及立法选择[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谢军安;蒋北辰;;论我国环境知情权的发展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尹彦芳;迟方旭;;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水权利人公共参与研究——兼及环境民主原则间架结构的具体设计[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窦玉珍;余洁;;完善我国水资源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晓露;;现代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艳梅;;跨国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兼及中国的实践[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波;;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曾文革;许恩信;;论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韩缨;气候变化国际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冯莹;欧盟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青;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志英;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73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