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的科学与法律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D993.5
【图文】:
(2)“大陆边”。第七十六条第 3 款:大陆边包括沿海国陆块没入水中的延分,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它不包括深洋洋底及其洋脊,包括其底土[2]。从第七十六条对大陆架的表述来看,《公约》所提到的大陆非科学意义上的大陆架,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组成,更接近于地质学上大陆的概念(图 1-1),但又与大陆边缘有所区别。若大陆边缘不足 200 海里宽时时法律意义上的大陆架可以扩展至 200 海里,不仅包括大陆边缘,也包括部洋洋底;《公约》对大陆架的最远延伸范围有所限定,超过限定的部分大陆则不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大陆架。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底之间的过渡带,在地壳结构上是从老的,厚的,,酸性的陆壳向年轻的,薄的,重的,碱性的洋壳过渡的结合部,其组成随陆边缘汇聚和离散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个公式,沿海国可以任意选用或兼用对本国最有利的公大陆架延伸范围,但并非没有任何限制。《公约》规定,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 350 海里,或不应超过里。”与公式线所不同的是,两条限制线的选择在特殊情底洋脊之上的大陆架,只可以选择 350 海里限制线,不能00 海里。综上,超过 200 海里以外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共同确定(图 1-2)。
石圈内的裂谷窄而简单(例如红海,南大西洋);而发育于地壳增厚、高热流值、或由于造山活动近期发生变形的岩石圈内的裂谷宽,并具有较复杂的几何形态(例如北大西洋,美国西部盆地和山脉)。沉积贫乏时,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相应的裂谷构造和火山作用,大陆坡脚一般位于延伸的陆壳或非火山边缘的陆壳向洋壳过渡带和火山边缘的过渡火山边缘壳之上,相对容易确定;沉积丰富,沉积与挠曲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地貌,通常陆基发育好,边缘的坡度变小,大陆坡脚位置变浅,因此界定更加困难和主观。相反,汇聚大陆边缘的形成则发生物质消减,大量的海洋岩石圈在活动边缘消减,剩余物质也受到强烈的改变和变形。且这种俯冲消减并非对称出现,要详细的重建形成大陆边缘先进构造的整个演化过程,几乎不太可能。两种大陆边缘对比而言,汇聚大陆边缘的大陆坡脚的界定相对容易,陆基一般缺失,取而代之的是海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邱文弦;金翔龙;黎明碧;;海底扇在外大陆架划界中的潜在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金永明;;岛屿与岩礁的法律地位论析——以冲之鸟问题为研究视角[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琴筝;中国应以实际行动表明保卫主权不手软[N];国防时报;2011年
2 新闻工作者 曹辛;中国外交需要G2[N];经济观察报;2011年
3 查道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走出粗线条议论传统 仔细研究南海声索国立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中共国家海洋局机关党校第32期班;国家管辖外海域战略利益分析与对策[N];中国海洋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杨子岩;东海海疆暗流涌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孙罗南;越南计划闯西沙采石油[N];国防时报;2011年
7 成汉平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越南战略谋划与越美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上海社科院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永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N];东方早报;2011年
9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博士 钟飞腾 副研究员 张洁 本报记者 雷志华;南海策:解释权与海权一个不能少[N];华夏时报;2011年
10 张评;日欲对钓鱼岛实际控制转为法理控制[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瑛;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的科学与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璐妍;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秋玲;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之原则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宣纯捷;大陆架划界规则及其实践意义[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何鹏;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源泉;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职责及其建议的效力[D];外交学院;2011年
6 朱文思;论大陆架划界公平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吴迪;北极地区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伟;论公平原则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高枫;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法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邢文恒;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之国际法辨析[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0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76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