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国立法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23:03

  本文关键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国立法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前,对与《公约》相关的腐败犯罪行为虽有刑法规制,但无论是条文数量(反映罪名个数),还是条文内容,都远不及《公约》全面、完整。因而参照《公约》或予以更修或予以添加,既方便也能获得技术支持。《公约》中与中国刑法对接部分主要体现在第三章的定罪部分。以定罪部分观诸刑法总分两则中相关条文,以刑法相关条文对照《公约》相应条文,是中国作为《公约》成员国有效履行国际法义务之必要的,也是基础理论和规范的梳理。鉴于中国履行国际法义务,尤其是《公约》所规定的,主要表现为国内立法转化。而将《公约》定罪部分转化为国内法律,有且只能有作为实体法之刑法。因此立足条约,比照刑法条文及修正案之修订法理,就是探讨中国落实《公约》义务,转化《公约》规范是否足够到位最为有效的方式。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刑法接纳《公约》定罪部分条文之方式如下:并非整体性转化,这有相当难度,而为条文性。因而是选择性递进式的转化。这表明《公约》所定之罪名还不能完全与中国当下制度接轨,因而需要在建设并提升国内制度体系及运行效率基础上,逐步纳入国内法律体系。进而得出结论是:中国刑事法律体系实践制度若能够有效回应中国社会对腐败行为制裁之需要,当予以尽快然而也是逐步地将《公约》定罪条文悉数纳入,并且这种转化进程当包括但不限于刑事法律方面。因为《公约》主要价值追求是预防为主,打击与惩治为辅。
【关键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中国立法转化 定罪与罪名 构成要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9;D9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1
  • 第2章《公约》内容、结构及与中国关联性的整体简介11-16
  • 2.1 公约内容与结构11-14
  • 2.2 《公约》与中国关联性展开14-16
  • 第3章 国内腐败犯罪与《公约》腐败犯罪之对比分析16-39
  • 3.1 贿赂犯罪16-22
  • 3.1.1 贿赂本国公职人员对比分析16-20
  • 3.1.2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20-22
  • 3.2 影响力交易罪之对比分析22-24
  • 3.3 私营部门内的贿赂之比较分析24-26
  • 3.4 侵犯财产罪方面26-31
  • 3.4.1 贪污罪对比分析26-28
  • 3.4.2 挪用公款罪比较分析28-30
  • 3.4.3 私营部门内的侵吞财产与我国职务侵占罪比较分析30-31
  • 3.5 资产非法增加罪方面31-33
  • 3.5.1 资产非法增加罪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对比分析31-33
  • 3.6 洗钱行为及其定罪33-35
  • 3.6.1 与我国刑法洗钱罪之比较分析34-35
  • 3.7 窝赃罪35-37
  • 3.7.1 窝赃罪与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之对比分析36-37
  • 3.8 法人责任37-39
  • 第4章 《公约》中国立法转化类型39-54
  • 4.1 条约国内转化原则39-42
  • 4.2《公约》在中国立法转化种类42-48
  • 4.2.1 整体性转化42-43
  • 4.2.2 选择性转化43-47
  • 4.2.3 选择性转化必要性47-48
  • 4.3 立法转化情形之界定—转化实施的路径48-54
  • 4.3.1 始原性立法49-50
  • 4.3.2 适用性立法50-54
  • 第5章 结语54-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生,蔡雪冰;腐败犯罪学论要[J];法学杂志;2001年03期

2 刘焱;论《世界反腐败公约》框架下的腐败犯罪嫌疑人引渡法律制度[J];人大研究;2005年10期

3 林维业;论“一把手”腐败犯罪的预防[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彭萍,丁振东;腐败犯罪的内涵新论[J];检察实践;2005年05期

5 贾凌;张勇;;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腐败犯罪立法的衔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高铭暄;张杰;;论国际反腐败犯罪的趋势及中国的回应——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J];政治与法律;2007年05期

7 任建明;;严重低估腐败犯罪损失的状况亟待改变[J];人民检察;2013年07期

8 蔡雪冰;金融行业腐败犯罪防治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肖晗;当前金融工作人员腐败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程兆民;剖析权力腐败犯罪 建构防范治理机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志;曹文安;;监督文化·机制与官员腐败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汉民;;论当代腐败犯罪的重要特征[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梅;;全力遏制腐败——当前我国腐败犯罪的形势、根源以及对策[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杨梅;;全力遏制腐败——当前我国腐败犯罪的形势、根源以及对策[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5 罗玉彬;黄立;;论如何完善腐败犯罪控制机制——以国际公约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6 温建辉;刘飞;;腐败犯罪刑法适用研究[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7 张智辉;;试论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张智辉;;试论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兆松;;晚近腐败犯罪立法、司法解释之回顾与展望[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10 王宏玉;;从犯罪经济学视角解析我国贪贿等腐败犯罪问题[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法学会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 张远煌 操宏均;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刑事治理的对策[N];法制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王霞;腐败犯罪是最大的威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3 记者 沈义;研讨更有效地预防腐败犯罪[N];检察日报;2008年

4 《中国检察官》杂志总编辑 周洪波;对腐败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5 杨诚;编织国际反腐败犯罪天网[N];检察日报;2005年

6 黄晓亮 刘炯;两岸学者共商惩治预防腐败犯罪[N];法制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娜;努力减少腐败犯罪资产追回法律障碍[N];法制日报;2012年

8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 赵秉志;高官腐败犯罪与异地审判[N];法制日报;2012年

9 记者 周斌 余东明;提升发展中国家惩防腐败犯罪水平[N];法制日报;2013年

10 顾阳;统计造假也是腐败犯罪[N];经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腐败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引渡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赵巍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角下我国境外腐败资产追回制度的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4 王文华;腐败犯罪跨境追赃国际合作机制探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刘杨;腐败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刘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国立法转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郑俊杰;中俄腐败犯罪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崔敏;我国反腐败犯罪措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韦冠凡;北京市腐败犯罪司法代价的测量与评估[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丹阳;浅论房地产行业腐败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国立法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78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