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气候变化的法治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气候变化的法治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和国际组织通过应合作和协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虽然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应制定各国都能接受的法治体系。 这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全球法治问题。全球法治是一种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国家概念的法治理念,旨在对全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有新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各国政府提出解决方案。尽管在国际社会上有着联合国的主导,全球法治气候变化框架已有二十多年的实践,但全球气候的治理毕竟与国内环境治理不同,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强权组织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全球气候问题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对这个全球气候的法治模式研究是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的。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思维分析方法,分析现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条约,提出气候变化全球法治的不足。从理论上对全球法治进行界定,提出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法治的建议。 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观点,即区别责任优先于共同责任优先于区别责任,提出为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让步解决全球法治的需要制定未来性的全球法治。 本文通过气候变化中法律体系的法治路径,进而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像这样的法治规则以及法律判断体系和法律理念、执行的分析得出以下创新的观念:(1)提出了2012年后,京都议定书的创新的具体方向性。(2)提出了在气候变化领域中世界规模创新法治的必要性。(3)提出了其判断独立性的必要。(4)提出了关于气候变化创新立法的法治理念。(5)提出了关于那些超出遵守范围的不遵守情况,执行法律机关的重要性。(6)提出了现存理念不同的全新法律存在的最终目的,从未来角度考虑气候变化法治性的必要性。
【关键词】:气候变化 法治 后《京都议定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6.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课题来源9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13-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气候变化中法治的规范发展路径16-24
- 2.1 引言16
- 2.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6-18
- 2.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成果16-17
- 2.2.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缺陷分析17-18
- 2.3 《京都议定书》18-20
- 2.3.1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成果18
- 2.3.2 《京都议定书》的缺陷分析18-20
- 2.4 后《京都议定书》机制谈判历程20-22
- 2.4.1 后《京都议定书》机制谈判历程的主要成果20-21
- 2.4.2 后《京都议定书》机制谈判历程的缺陷分析21-22
- 2.5 本章小结22-24
- 第3章 气候变化中的法治理论分析24-34
- 3.1 引言24
- 3.2 气候法治的产生及必要性24-26
- 3.3 气候变化中法治理论的现状26-28
- 3.3.1 区别责任优于共同责任26-27
- 3.3.2 共同责任优于区别责任27-28
- 3.4 气候变化中法治理论的局限性28-32
- 3.4.1 立法的局限28-29
- 3.4.2 司法的局限29-31
- 3.4.3 执法的局限31-32
- 3.5 本章小结32-34
- 第4章 气候变化中的法治策略34-42
- 4.1 引言34
- 4.2 推动全球治理中的气候变化法治34-38
- 4.2.1 立法法治的策略34-35
- 4.2.2 司法法治的策略35-36
- 4.2.3 执法法治的策略36-38
- 4.3 应采取气候变化的未来性法治策略38-41
- 4.3.1 气候变化中的未来代际理论38-39
- 4.3.2 气候变化中的未来性公共理论39-41
- 4.4 本章小结41-42
-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略;;哥本哈根的闹剧与慰藉[J];南风窗;2010年01期
2 刘海燕;任元可;;澳工党政府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1期
3 张建伟;;气候正义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4 孙畅;;国际气候体制构建中的发展难题[J];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10期
5 张磊;;全球减排路线图的正义性——对胡鞍钢教授的全球减排路线图的评价与修正[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6 王绍武;赵宗慈;唐国利;;中国的气候变暖[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7 宇行;;地球的气候变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J];北京工人;2000年06期
8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J];甘肃政报;2007年18期
9 张若宁;;“欧盟气候变化展览”开幕[J];友声;2008年04期
10 俞天颖;;当世界面临双重危机[J];世界知识;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2 朱超;;近60年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初步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3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4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5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7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联合国启动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程小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记者 王俊鸣;美仍坚持对气候变化的立场[N];科技日报;2005年
4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元华;一次没有结束的成功会议[N];中国能源报;2009年
5 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纳乌热兹·杜巴什 编译 程真;印度需要美国更负责任的表态[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际学部主任 研究员 吴白乙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吴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助理 研究员 彭斯震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罗西妲 Tatiana Rosito 巴西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 杜塞尔 Enrique Dussel Peters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国-墨西哥研究中心协调员 教授 王俊生;专题:“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中国与拉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雪群;气候变化盛宴,社会科学怎能缺席[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华凌;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向 马世骏;二00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1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室副主任 于宏源;低碳社会,人类的未来[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张乾红;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2010年
3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彭黎明;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新伟;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7 龚微;气候变化国际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本文关键词: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气候变化的法治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