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马来西亚就中马南海争端诉诸国际司法之前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04:54
   南海争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东南亚多国开始对南海诸岛礁提出领土主权和主权权利诉求,这些诉求相互之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重叠和冲突。随着南海在地理位置和战略资源上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各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也愈发坚决。近年,南海地区一度冲突频现,菲律宾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更是鼓噪一时。尽管中国反复严词指出,菲律宾诉求之实质乃关于领土主权与海域划界争端,仲裁庭对此不具有管辖权,仲裁案实属无效;又尽管,“始作俑者”菲律宾已重开与中国的合作;然而,号称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启动的仲裁案,以法律外衣层层包装,其支持者甚伙,在国际司法实践上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研究南海国家未来可能对中国采取的策略,特别是采取国际司法途径的前景。本文研究马来西亚以司法途径处理中马南海争端的策略。首先,中马南海争端中的重点问题,当前主要是琼台礁的地位问题,以及两国在南康和北康暗沙、曾母暗沙的活动问题。马来西亚未来针对中国采取的任何策略,其目标都是为了解决在这些事项上的矛盾。随后,考察菲律宾的南海仲裁案对马来西亚预示的意义。仲裁案裁决构建了三项结论:“历史性权利主张”无效,南沙群岛整体产生海洋权利之主张无效,以及南沙不存在“岛屿”。这些结论对马来西亚也具有重大的暗示意义,这是马国可能采取国际司法途径的根本原因。然而,中马两国之间的争端存在其特殊性,决定了马国选择国际司法途径的收益是有限的。琼台礁成为高潮高地,意味着马国无法将其作为南康暗沙的一部分,因其位于本国大陆架范围内而主张享有权利。马国只能对琼台礁主张主权,但由于单方面启动的国际司法程序必须避开领土主权问题,故琼台礁问题无法通过裁决加以澄清。这大大限制了马国采取司法途径所能够获取的收益。通过比对促成和阻碍马国采取司法途径的因素,可见这种策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于马国自身利益。因此,马国动用国际司法的前景非常狭窄。对中国而言,则应积极与马来西亚提升合作水平,力求以合作化解中马南海争端。南海仲裁案之余波尚未平息。结合裁决结果可能为马来西亚所用的内容,以及马国自身特点,对其未来动用国际司法程序的策略加以探究,这有助于我国未雨绸缪,为南海争端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93.5
【部分图文】:

领海,疆域,国际法,地物


图2.1马来西亚1979年领海与大陆架疆域图??在探讨马国主张的各个地物之前,需明晰国际法对海洋地物的分类。海洋地??物可根据能否成为主权主张的对象分为水上和水下两大类别:水上地物,或称高??潮高地(High-Tide?Feature),也即高潮时仍有自然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地物;??

马来西亚,大陆架,地物,达成协议


Ivi.F^MO-E?,?112-?,?”,?,?116J?.?^??图2.1马来西亚1979年领海与大陆架疆域图??在探讨马国主张的各个地物之前,需明晰国际法对海洋地物的分类。海洋地??物可根据能否成为主权主张的对象分为水上和水下两大类别:水上地物,或称高??潮高地(High-Tide?Feature),也即高潮时仍有自然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地物;??国家可对高潮高地主张主权。还有低潮高地(Low-Tide?Elevation,LTE),是低??潮时四面环水并高于水面但在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陆地;1以及长期没??于水下的水下地物。根据国际法院判例,低潮髙地和水下地物不可被占有,需根??据其地理位置自然划归主权归属。2??在马来西亚主张的大陆架范围内,至少有十二处海洋地物,其中由马国实际??控制的可能有九处。??一是高潮高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汉平;;论南海争端中的大国因素及与南边国家的战略互动——以2011年上半年南海争端为例[J];东南亚之窗;2011年02期

2 车德军;;试析美日印介入南海争端问题[J];东南亚之窗;2011年03期

3 杨荣命;;冲突与合作——中越南海争端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4 栗广;;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1943-1951)[J];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7期

5 刘帅;武磊;;中越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J];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12期

6 郭渊;;20世纪70~80年代东南亚各国的扩军与南海争端[J];中国边疆学;2016年01期

7 周鹏程;;大国外交,历程非凡[J];今日中国;2017年01期

8 任倍娴;;从国际法视角浅析南海争端[J];智富时代;2017年05期

9 廖清和;;南海争端的国际化及其对策[J];青春岁月;2017年07期

10 巩建华;张建刚;;南海争端的问题情势、问题属性与战略困境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洋争端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5年

2 田辽;南海争端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萨;马来西亚就中马南海争端诉诸国际司法之前景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2 朱晓婉;和平发展背景下中越南海争端与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3 张晨辉;中菲南海争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鹏;南海争端解决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6 燕思懿;中菲南海争端及其缓解途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7 尹凤云;2015年菲律宾主流媒体网站南海争端报道研究报告[D];南京大学;2016年

8 王卓一;越南民族主义对中越南海争端的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王晗;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及中国的应对[D];延边大学;2017年

10 左可敏;评价理论视角下有关南海争端的官方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8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68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