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法律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11 22:19
跨国合作方式是多数国家开发海洋石油资源所采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海洋石油开发活动也主要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进行。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这些法律问题可能因开发活动的“跨国合作”因素和参与的主体不同而分属不同的法律范畴。我国的国际投资法学者们对石油资源(包括陆上和海上)的国际合作开发法律概念和国际海洋法学者们对自然资源的共同开发法律概念各有论述和界定;较为全面的石油勘探开发的法学论著多将包含这两个概念的海上跨国合作的内容分散提及于各章节中,但迄今对跨国性的海洋石油开发的法学研究还未形成独立统一的体系。本文旨在对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作系统性地探寻、发掘、分类、分析和理论体系的架构,以澄清理论认识上的模糊,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法律概念首先是一个概念体系,宜将其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海洋石油的跨国合作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资源国政府将其管辖海域的石油资源许可外国投资者开发或授权国家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开发,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是“石油合作协议”;一种是相关国家间对享有共同权利的跨界油藏和边界争议海域油藏的“共同...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法律概念界定
1.1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基本特征
1.2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概念的广义与狭义划分
1.3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适用范围
1.4 小结
2 相关国际法的一般规则
2.1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
2.2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石油开发的特殊规定
2.3 国际法对近海石油开发与航行、捕鱼等关系的协调
2.4 近海石油开发污染的国际法规制
3 各国国内立法的比较、我国的立法情况及立法建议
3.1 各国国内立法的概括性比较
3.1.1 立法目的的共同点
3.1.2 立法模式的区别
3.1.3 勘探开发的矿权管理制度分类
3.2 我国的立法情况及立法建议
3.2.1 法律法规体系
3.2.2 立法建议
4 石油合作协议的分类、特点及法律性质
4.1 石油合作协议的分类
4.1.1 许可制的形式及特点
4.1.2 合同制的形式及特点
4.1.3 许可制与合同制的比较分析
4.2 我国采用的石油合作协议
4.3 石油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
4.3.1 特许协议的定义及起源与发展
4.3.2 BOT 项目协议的法律性质观点引介
4.3.3 石油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界定
5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国际法理与实践
5.1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前提
5.2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法律定义
5.3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法律特征
5.4 共同开发的国际实践模式与法理
5.4.1 跨界油藏的共同开发
5.4.2 边界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
6 我国在海洋石油共同开发上的立场和实践
6.1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6.2 南海的共同开发
6.2.1 南海诸岛领土争端概况
6.2.2 争端的解决途径
6.2.3 共同开发的进展
6.3 中日在东海的开发问题分析
6.3.1 中日东海划界的原则与方法
6.3.2 中日共同开发的合理性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 朱凤岚. 当代亚太. 2005(07)
[2]BOT中政府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J]. 杨筱玲.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2)
[3]国际石油合作合同模式的特征及演进[J]. 徐振强,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 2003(01)
[4]试论BOT的特许协议及其性质[J]. 孙录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5]BOT投资方式在我国的适用冲突及其法律分析[J]. 孙潮,沈伟. 中国法学. 1997(01)
[6]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J]. 赵理海.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04)
本文编号:2971584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法律概念界定
1.1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基本特征
1.2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概念的广义与狭义划分
1.3 跨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的适用范围
1.4 小结
2 相关国际法的一般规则
2.1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
2.2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石油开发的特殊规定
2.3 国际法对近海石油开发与航行、捕鱼等关系的协调
2.4 近海石油开发污染的国际法规制
3 各国国内立法的比较、我国的立法情况及立法建议
3.1 各国国内立法的概括性比较
3.1.1 立法目的的共同点
3.1.2 立法模式的区别
3.1.3 勘探开发的矿权管理制度分类
3.2 我国的立法情况及立法建议
3.2.1 法律法规体系
3.2.2 立法建议
4 石油合作协议的分类、特点及法律性质
4.1 石油合作协议的分类
4.1.1 许可制的形式及特点
4.1.2 合同制的形式及特点
4.1.3 许可制与合同制的比较分析
4.2 我国采用的石油合作协议
4.3 石油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
4.3.1 特许协议的定义及起源与发展
4.3.2 BOT 项目协议的法律性质观点引介
4.3.3 石油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界定
5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国际法理与实践
5.1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前提
5.2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法律定义
5.3 海洋石油共同开发的法律特征
5.4 共同开发的国际实践模式与法理
5.4.1 跨界油藏的共同开发
5.4.2 边界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
6 我国在海洋石油共同开发上的立场和实践
6.1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6.2 南海的共同开发
6.2.1 南海诸岛领土争端概况
6.2.2 争端的解决途径
6.2.3 共同开发的进展
6.3 中日在东海的开发问题分析
6.3.1 中日东海划界的原则与方法
6.3.2 中日共同开发的合理性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 朱凤岚. 当代亚太. 2005(07)
[2]BOT中政府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J]. 杨筱玲.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2)
[3]国际石油合作合同模式的特征及演进[J]. 徐振强,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 2003(01)
[4]试论BOT的特许协议及其性质[J]. 孙录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5]BOT投资方式在我国的适用冲突及其法律分析[J]. 孙潮,沈伟. 中国法学. 1997(01)
[6]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J]. 赵理海.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04)
本文编号:2971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7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