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构筑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15 19:35
  服务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ESM)谈判是WTO多哈回合谈判中GATS领域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历经十余年的讨论,这一问题不但是在操作层面方面毫无进展,甚至是否有必要设立这一制度,各成员方仍有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我国作为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积极参与ESM的制定会对保护我国服务行业、引导我国服务行业参与竞争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全文除前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从全面回顾ESM的谈判进程入手,提出谈判僵局的表面原因是ESM制度是否符合WTO对于自由化的基本态度以及服务贸易的特殊性质;但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甚至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方之间对于各自利益的维护。第二章从GATS的内在要求和各成员方贸易的需求两个角度论证了ESM制度的必要性,从法理、政治和经济的视角分析了ESM制度的合理性,并从我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应对ESM谈判应有的立场。第三章全面比较了各成员方提出的五种ESM制度的设计,通过对参照《农业协议》、参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参考GATT、借鉴承诺表列明四种方式设立ESM机制和根据GATS第10条第2款设置专门保障机制这五套方案各自优劣的对比,为在下文构筑自己的设计方...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ESM的谈判综述和分歧评析
    一、ESM的谈判进程回顾
        (一) 两个谈判阶段
        (二) 谈判中的基本分歧
    二、南北两大阵营的分歧
        (一) 部分发展中成员方积极推动建立ESM
        (二) 美国和欧盟坚决反对建立ESM
        (三) 其它成员的态度
    三、谈判僵局的成因
第二章 建立ESM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及我国应有的立场
    一、必要性研究
        (一) ESM的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二) ESM机制的"定心丸"作用
    二、合理性研究
        (一) 合理性的法理依据
        (二) 合理性的政治分析
        (三) 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三、我国应对ESM谈判应有的立场
第三章 关于建立ESM的模式构想及评析
    一、参照《农业协议》建立ESM机制的可行性
    二、参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建立ESM机制的可行性
    三、参考货物贸易的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四、在具体承诺表中列明的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五、根据GATS第10条第2款设置专门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第四章 援引ESM的理由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援引ESM的理由
        (一) 援引ESM的目的
        (二) 可援引ESM的范围
        (三) 援引ESM的成本考虑
    二、采取ESM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第五章 构筑服务贸易ESM需要明确的概念和程序
    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 如何理解"服务"
        (二) "服务进口"与"国内服务产业"
        (三) 同类或直接竞争的服务
        (四) 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
    二、不同服务提供方式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一) 境外消费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二) 自然人存在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三) 跨境提供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四) 商业存在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三、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序
        (一) 调查
        (二) 通知、透明化和监督
        (三) 磋商与仲裁
        (四)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
        (五) 补偿
        (六)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七) 争端解决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建构及中国的应对析论[J]. 陶林.  河北法学. 2007(04)
[2]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若干问题[J]. 石静霞.  法学研究. 2006(03)
[3]WTO谈判中的紧急保障措施议题探析[J]. 凌江红,莫万友.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4)
[4]WTO中紧急保障措施谈判僵局及对策[J]. 莫万友,吕国民.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01)
[5]服务贸易领域的紧急保障措施探析[J]. 石静霞.  法学家. 2003(05)



本文编号:2979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79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