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1-01-20 05:05
中国第一个空间站的首个模块将于2019年发射升空,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中国空间站将面向全球展开国际合作,并与联合国共同审查合作项目的申请。空间站国际合作以国际法基本原则、外层空间法国际条约为法律渊源,在历史时期上有苏联及俄罗斯空间站的封闭双边合作、国际空间站的封闭多边合作等不同的合作模式供中国借鉴。通过分析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理基础,比较分析苏联与俄罗斯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之间在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上的异同,发现封闭模式存在固有的缺陷,多边合作模式复杂、不稳定并需要新的法律体系设计理念。提出基于已有模式预测的中国可能遭遇的国际法挑战与相关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国际合作法律框架的设计问题,空间站管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问题,国际争端解决制度的构建问题和空间站内人员的法律地位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上述主要的、亟需解决的几个重要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基本思路,给出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对策,主要是设计五个层级的国际合作法律框架并加快国内立法进程,明确中国在空间站的管辖权、设立合理的刑事管辖制度,构建公平、高效的国际争端解决制度,以及细分空间站内人员的身份,以区别职业宇航员、科研专家和太...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2 与空间站有关的国际法基本理论
2.1 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渊源
2.2 空间站国际合作的主要概念界定
2.3 空间站中宇航员的法律地位
3 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3.1 苏联及俄罗斯空间站
3.1.1 苏俄空间站的历史背景
3.1.2 苏俄开展空间站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分析
3.2 国际空间站
3.2.1 国际空间站的历史背景
3.2.2 国际空间站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分析
3.3 中国空间站与前者的比较与借鉴分析
3.3.1 中苏(俄)空间站的国际法比较分析
3.3.2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法比较分析
4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
4.1 法律问题的提出——先前实践对中国模式的启示
4.2 对中国空间站法律问题的预测
4.3 法律问题的分析
4.2.1 空间站国际合作框架的拟定
4.2.2 空间站管辖权之分配
4.2.3 空间站内人员的法律地位
4.2.4 国际争端解决的制度设计
5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对策
5.1 建立合适的国际合作法律框架
5.1.1 以国际法为法律框架基础
5.1.2 加快国内立法工作
5.1.3 采取开放式多边合作模式
5.1.4 明确准入及退出机制
5.2 设计合理的管辖权行使机制
5.2.1 确认我国的空间站管辖权与控制权
5.2.2 明确站内刑事管辖权的分配
5.3 规范站内人员的法律地位
5.3.1 重视站内人员法律地位研究的前瞻性
5.3.2 科学划分站内人员的身份
5.4 完善国际争端解决的制度设计
5.4.1 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5.4.2 确定具体的争端解决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选择及管辖权分析[J]. 赵云,龙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航天国际合作管理体制立法问题研究[J]. 操群,代坤. 国际太空. 2018(03)
[3]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法律政策问题浅析[J]. 龙杰. 国际太空. 2017(11)
[4]外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周黎妮,朱启超,张煌,王姝. 装备学院学报. 2015(02)
[5]国际空间外交博弈视角下的外层空间法律学说演变及中国应对[J]. 冯国栋. 国际展望. 2014(06)
[6]国际空间站若干法律问题浅析[J]. 张艳丽. 法制与社会. 2009(14)
[7]外层空间法五大条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 薄守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8]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回顾与展望[J]. 黄伟芬.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8(03)
[9]试论外空《责任公约》及其完善[J]. 赵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硕士论文
[1]外空法中交叉互免责任制度研究[D]. 颜永亮.深圳大学 2016
[2]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对比分析[D]. 王翀.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中美空间站领域合作的法律政策研究[D]. 辛嘉洋.北京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8435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2 与空间站有关的国际法基本理论
2.1 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渊源
2.2 空间站国际合作的主要概念界定
2.3 空间站中宇航员的法律地位
3 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3.1 苏联及俄罗斯空间站
3.1.1 苏俄空间站的历史背景
3.1.2 苏俄开展空间站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分析
3.2 国际空间站
3.2.1 国际空间站的历史背景
3.2.2 国际空间站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分析
3.3 中国空间站与前者的比较与借鉴分析
3.3.1 中苏(俄)空间站的国际法比较分析
3.3.2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法比较分析
4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
4.1 法律问题的提出——先前实践对中国模式的启示
4.2 对中国空间站法律问题的预测
4.3 法律问题的分析
4.2.1 空间站国际合作框架的拟定
4.2.2 空间站管辖权之分配
4.2.3 空间站内人员的法律地位
4.2.4 国际争端解决的制度设计
5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法律对策
5.1 建立合适的国际合作法律框架
5.1.1 以国际法为法律框架基础
5.1.2 加快国内立法工作
5.1.3 采取开放式多边合作模式
5.1.4 明确准入及退出机制
5.2 设计合理的管辖权行使机制
5.2.1 确认我国的空间站管辖权与控制权
5.2.2 明确站内刑事管辖权的分配
5.3 规范站内人员的法律地位
5.3.1 重视站内人员法律地位研究的前瞻性
5.3.2 科学划分站内人员的身份
5.4 完善国际争端解决的制度设计
5.4.1 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5.4.2 确定具体的争端解决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选择及管辖权分析[J]. 赵云,龙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航天国际合作管理体制立法问题研究[J]. 操群,代坤. 国际太空. 2018(03)
[3]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法律政策问题浅析[J]. 龙杰. 国际太空. 2017(11)
[4]外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周黎妮,朱启超,张煌,王姝. 装备学院学报. 2015(02)
[5]国际空间外交博弈视角下的外层空间法律学说演变及中国应对[J]. 冯国栋. 国际展望. 2014(06)
[6]国际空间站若干法律问题浅析[J]. 张艳丽. 法制与社会. 2009(14)
[7]外层空间法五大条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 薄守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8]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回顾与展望[J]. 黄伟芬.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8(03)
[9]试论外空《责任公约》及其完善[J]. 赵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硕士论文
[1]外空法中交叉互免责任制度研究[D]. 颜永亮.深圳大学 2016
[2]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对比分析[D]. 王翀.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中美空间站领域合作的法律政策研究[D]. 辛嘉洋.北京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8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8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