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犯不引渡原则适用与限制
发布时间:2021-01-24 04:02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被许多引渡条约所应用。从一七九三年,法国《宪法》第一百二十条庄严宣布:“法国给予为了争取自由而从本国流亡到法国的外国人以庇护。”开始,到一八三三年比利时制定第一个禁止引渡外国政治犯的法令。以及一八三四年比利时与法国订立引渡条约,明文规定政治犯不引渡。国际法上,对“政治罪犯”就逐渐成了引渡的禁忌,从而形成了现代引渡制度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引渡是针对国际犯罪而建立的司法合作制度,因为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协助主权国家的利益,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诉讼观念,引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表现为一种国家权利,引渡是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一种体现,在国际关系中,则把引渡引申为国家主权的合法体现。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是以对政治犯罪定义的界定为前提,但对政治犯的定义和解释各国有很大分歧。什么是政治犯罪,无论是引渡立法还是引渡理论,都未作明确界定,这必然影响着该原则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跨国犯罪猖獗,各国意识到加强国际刑事合作的重要性,如何解决国际刑事合作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间的矛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国际性公约,采用排除法从...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政治犯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法上对政治犯的定义
一、政治犯的定义
二、政治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一) 政治犯与政治犯罪
(二) 引渡制度中的“政治犯罪”与国内刑法上的
第二节 国际上几种主要政治犯认定标准的比较
一、大陆法系
(一) 绝对政治犯
(二) 相对政治犯
二、英美法系
第二章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沿革及其在国际法中的体现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产生及发展
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在国际法中的体现
第二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价值评析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确立的意义
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缺陷
(一) 政治犯概念引起分歧
(二) 政治犯认定权的分离
三、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完善
第三章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限制
第一节 恐怖主义犯罪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二、恐怖主义犯罪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冲突的解决办法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第二节 其他几种限制的行为
一、灭绝种族罪和战争犯
二、暗杀条款
三、劫机犯
四、腐败犯罪分子
第四章 我国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发展现状及完善
第一节 我国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发展状况
一、立法现状
二、司法现状
三、“政治犯罪”概念在中国双边条约中体现
(一) “政治犯罪”定义宽泛性
(二) 采用排除法规定某些罪行不得视为政治犯
第二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我国区际司法协助中适用和限制
一、在多种法律制度并存的框架下的区际司法合作潜在的法律冲突
(一) 中国从单一制法律制度格局到多法域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二) 构建非主权化、非国际化的区际司法司法协助的模式
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一国两制”模式下适用和限制
(一) 避免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法律冲突,对“政治犯罪”定罪量刑的认识向趋同性发展
(二) 在海峡两岸区际刑事合作中,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采取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司法模式
(三) 我国区际司法协助中在适用“政治犯不引渡”中的所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我国适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我国适用面临的困境
二、解决方法
(一) 从遵守国际条约义务的角度出发,明确界定引渡法中的政治犯罪的表述
(二) 建议在审查引渡请求时,赋予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双重审查的职务
(三) 限制“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国际合作打击贿赂犯罪领域的适用
(四) 借助于国际性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国际组织的协调,在双方当事国之间建立互惠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J]. 王虎华. 法学. 2006(01)
[2]论国家安全视野中的“政治犯罪”[J]. 庞仕平,韩霖.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01)
[3]全球化和刑事司法[J]. 胡塞·路易斯·德拉奎斯塔,喻贵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1)
[4]引渡制度溯源[J]. 马德才,唐彩声. 求实. 2004(S4)
[5]论引渡法地位和体系的相对独立性[J]. 王泽君.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4(01)
[6]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 田宏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6)
[7]论普遍管辖原则及其实践[J]. 黄京平,石磊,蒋熙辉. 政法论坛. 2001(02)
[8]试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J]. 赵秉志,陈一榕. 现代法学. 2001(01)
[9]国际恐怖主义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J]. 高健军. 法学论坛. 2000(03)
[10]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J]. 王庆海. 法学研究. 1999(04)
硕士论文
[1]论国际刑法的适用[D]. 林德核.中国政法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6535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政治犯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法上对政治犯的定义
一、政治犯的定义
二、政治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一) 政治犯与政治犯罪
(二) 引渡制度中的“政治犯罪”与国内刑法上的
第二节 国际上几种主要政治犯认定标准的比较
一、大陆法系
(一) 绝对政治犯
(二) 相对政治犯
二、英美法系
第二章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沿革及其在国际法中的体现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产生及发展
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在国际法中的体现
第二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价值评析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确立的意义
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缺陷
(一) 政治犯概念引起分歧
(二) 政治犯认定权的分离
三、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完善
第三章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限制
第一节 恐怖主义犯罪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二、恐怖主义犯罪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冲突的解决办法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第二节 其他几种限制的行为
一、灭绝种族罪和战争犯
二、暗杀条款
三、劫机犯
四、腐败犯罪分子
第四章 我国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发展现状及完善
第一节 我国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发展状况
一、立法现状
二、司法现状
三、“政治犯罪”概念在中国双边条约中体现
(一) “政治犯罪”定义宽泛性
(二) 采用排除法规定某些罪行不得视为政治犯
第二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我国区际司法协助中适用和限制
一、在多种法律制度并存的框架下的区际司法合作潜在的法律冲突
(一) 中国从单一制法律制度格局到多法域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二) 构建非主权化、非国际化的区际司法司法协助的模式
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一国两制”模式下适用和限制
(一) 避免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法律冲突,对“政治犯罪”定罪量刑的认识向趋同性发展
(二) 在海峡两岸区际刑事合作中,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采取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司法模式
(三) 我国区际司法协助中在适用“政治犯不引渡”中的所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我国适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我国适用面临的困境
二、解决方法
(一) 从遵守国际条约义务的角度出发,明确界定引渡法中的政治犯罪的表述
(二) 建议在审查引渡请求时,赋予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双重审查的职务
(三) 限制“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国际合作打击贿赂犯罪领域的适用
(四) 借助于国际性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国际组织的协调,在双方当事国之间建立互惠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J]. 王虎华. 法学. 2006(01)
[2]论国家安全视野中的“政治犯罪”[J]. 庞仕平,韩霖.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01)
[3]全球化和刑事司法[J]. 胡塞·路易斯·德拉奎斯塔,喻贵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1)
[4]引渡制度溯源[J]. 马德才,唐彩声. 求实. 2004(S4)
[5]论引渡法地位和体系的相对独立性[J]. 王泽君.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4(01)
[6]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 田宏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6)
[7]论普遍管辖原则及其实践[J]. 黄京平,石磊,蒋熙辉. 政法论坛. 2001(02)
[8]试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J]. 赵秉志,陈一榕. 现代法学. 2001(01)
[9]国际恐怖主义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J]. 高健军. 法学论坛. 2000(03)
[10]国际法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J]. 王庆海. 法学研究. 1999(04)
硕士论文
[1]论国际刑法的适用[D]. 林德核.中国政法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6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9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