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2-14 22:04
现代社会中,体育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其中。同时,随着电视转播的普及带来了体育赞助业的繁荣,使得众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都愿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的与国内或国际体育赛事联系起来,如奥运会。体育运动发展的商业化、全球化趋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体育纠纷产生。体育纠纷是否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解决,成为法学界和体育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实践中,解决体育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体育组织的内部救济方式、仲裁解决方式、调解解决方式和司法救济方式。而近年来,利用仲裁、调解等司法手段以外的纠纷解决方式来解决体育纠纷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界的推崇。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体育大国的成绩与地位逐年提高和体育强国的目标的确立,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参与到国际体育活动中的情况将会更加频繁。目前国内对体育法学的研究和关注主要集中在体育学界,但由于体育学界的学者缺乏法学专业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对体育法制建设的总体制度设计和理论框架的建构,对体育法学中的许多问题研究不深。而有关体育纠纷解决机制这方面的研究和介绍,目前国内很少,受关注程度并不充分。 本文从体育纠纷的概念、产生原因、...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概述
一、体育纠纷的概述
(一) 体育纠纷的概念和特征
(二) 体育纠纷产生的社会学原因
(三) 体育纠纷的基本类型
二、国际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相关理论问题
(一) 解决体育纠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 国际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主要方式
第二章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及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制度考察
一、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的考察
(一)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概述
(二) 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职能和仲裁程序问题
(三) 国际体育仲裁院对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ADR的借鉴
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制度的考察
(一) 瑞士体育仲裁制度
(二) 美国体育仲裁制度
(三) 德国体育仲裁制度
(四) 意大利体育仲裁制度
(五) 荷兰体育仲裁制度
第三章 国际体育仲裁的经典案例评析
一、1998年长野冬奥会加拿大选手金牌争议案
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罗马尼亚选手金牌被剥夺案
三、2000年悉尼奥运会“鳖鱼皮泳衣”案
四、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韩国速滑选手金东圣案
五、中国四名上海籍游泳运动员案
第四章 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
一、我国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现状
二、建立我国的体育仲裁制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
三、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几点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 张笑世. 体育学刊. 2005(05)
[2]国外体育仲裁制度借鉴和启示——以国际奥委会体育仲裁院、美国体育仲裁制度研究为例[J]. 沈黎勇,费兰兰. 体育文化导刊. 2005(07)
[3]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J]. 冯玉军,季长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4]国际体育仲裁院上诉仲裁制度浅析[J]. 黄世席. 社会科学. 2005(06)
[5]多元的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的多元化[J]. 郭树理. 浙江体育科学. 2005(02)
[6]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 于善旭,张剑,陈岩,宋国绪,李雁军,李实. 体育科学. 2005(02)
[7]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 韩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8]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与强制性[J]. 兰仁迅. 法学. 2004(11)
[9]论体育争端的非讼性裁决机制的建立[J]. 宋军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05)
[10]论世界体育仲裁的发展[J]. 赵豫. 中国体育科技. 2004(05)
本文编号:3033937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概述
一、体育纠纷的概述
(一) 体育纠纷的概念和特征
(二) 体育纠纷产生的社会学原因
(三) 体育纠纷的基本类型
二、国际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相关理论问题
(一) 解决体育纠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 国际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主要方式
第二章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及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制度考察
一、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的考察
(一)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概述
(二) 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职能和仲裁程序问题
(三) 国际体育仲裁院对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ADR的借鉴
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制度的考察
(一) 瑞士体育仲裁制度
(二) 美国体育仲裁制度
(三) 德国体育仲裁制度
(四) 意大利体育仲裁制度
(五) 荷兰体育仲裁制度
第三章 国际体育仲裁的经典案例评析
一、1998年长野冬奥会加拿大选手金牌争议案
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罗马尼亚选手金牌被剥夺案
三、2000年悉尼奥运会“鳖鱼皮泳衣”案
四、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韩国速滑选手金东圣案
五、中国四名上海籍游泳运动员案
第四章 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
一、我国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现状
二、建立我国的体育仲裁制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
三、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几点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 张笑世. 体育学刊. 2005(05)
[2]国外体育仲裁制度借鉴和启示——以国际奥委会体育仲裁院、美国体育仲裁制度研究为例[J]. 沈黎勇,费兰兰. 体育文化导刊. 2005(07)
[3]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J]. 冯玉军,季长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4]国际体育仲裁院上诉仲裁制度浅析[J]. 黄世席. 社会科学. 2005(06)
[5]多元的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的多元化[J]. 郭树理. 浙江体育科学. 2005(02)
[6]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 于善旭,张剑,陈岩,宋国绪,李雁军,李实. 体育科学. 2005(02)
[7]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 韩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8]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与强制性[J]. 兰仁迅. 法学. 2004(11)
[9]论体育争端的非讼性裁决机制的建立[J]. 宋军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05)
[10]论世界体育仲裁的发展[J]. 赵豫. 中国体育科技. 2004(05)
本文编号:3033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03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