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一直为我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进行保障,撤侨作为一种保护本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外交行为,是我国“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撤侨行动发生在我国境外,涉及外交、领事、军事等多个方面,其实施需要撤侨国家与危机发生地、途经国等多个国家相协调,因此,撤侨行动涉及到多个法律问题。武装力量参与撤侨是撤侨的方式之一,其含义是运用军事手段保障撤侨安全有序地进行。当前国际局势整体呈稳定态势,但局部地区的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在此情况下,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进入所在国帮助撤侨的行为较为敏感。因此,如何有理有据地运用军事手段参与撤侨就需要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在我国国内法中,法律尚未对撤侨行动作出具体的规制,现行的相关规定法律依据缺乏。虽然在法律条文中可以找到能够为撤侨行动提供借鉴的一些规定,但具体法律规制的缺失意味着我国撤侨制度始终缺乏法律保障。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规章中为我国国的撤侨行动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明确了撤侨的范围及性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相关法条,对我国国内立法及国际法律定位、国际法律依据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国内立法中撤侨、武装撤侨的合法性与现行立法规制进行探讨,分析国际法律依据中撤侨的法律定位问题。并通过对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的法律依据的分析,结合我国撤侨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对现行法律制度下撤侨法律依据的不足做出总结,并且提供建议,以期对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的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撤侨 国内法 国际法 领事协助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撤侨问题概述13-22
- 1.1 撤侨的基本理论13-17
- 1.1.1 历史沿革13
- 1.1.2 撤侨的概念13-15
- 1.1.3 武装力量参与——撤侨的特殊形式15-17
- 1.2 必要性17-18
- 1.3 我国撤侨行动的法律关系性质18
- 1.4 撤侨的理论基础18-20
- 1.4.1 国家主权理论18-19
- 1.4.2 人权保护理论19-20
- 1.4.3 国民保护原则20
- 1.5 小结20-22
- 第二章 我国撤侨的国内法法律依据22-27
- 2.1 我国撤侨的国内法律依据22-25
- 2.1.1 根本法《宪法》中撤侨的法律依据22
- 2.1.2 部门法中撤侨的法律依据22-23
- 2.1.3 其他撤侨法律依据23-25
- 2.2 我国与其他国家撤侨法律依据的比较25-26
- 2.3 小结26-27
- 第三章 我国撤侨的国际法法律依据27-35
- 3.1 领事保护与协助概述27-28
- 3.1.1 领事保护与协助原则概述27
- 3.1.2 撤侨与领事保护与协助27-28
- 3.2 我国加入的关于保护海外公民安全的双边、多边条约28-32
- 3.2.1 《联合国宪章》28-29
- 3.2.2 领事公约、外交公约29-30
- 3.2.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30-32
- 3.3 撤侨不等同于“保护的责任”32-34
- 3.3.1 “保护的责任”的概念32-33
- 3.3.2 我国对“保护的责任”的认定及适用33-34
- 3.4 小结34-35
- 第四章 我国撤侨法律依据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35-40
- 4.1 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现存问题35-38
- 4.1.1 案例简介——以我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为例35
- 4.1.2 我国撤侨的国内法律依据现存问题35-37
- 4.1.3 我国撤侨的国际法律依据现存问题37-38
- 4.2 解决对策38-40
- 4.2.1 我国撤侨国内法律依据现存问题之解决对策38-39
- 4.2.2 我国撤侨国际法律依据现存问题之解决对策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强;国际法律学家座谈会在莫斯科召开[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9期
2 衣作国,刘翠良;“光华寮案”的国际法律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侯幼萍;程红星;;论国际法律体系的多元化与协调发展[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4 珍妮特·布莱克;严志军;张沫;;保护和促进语言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03期
5 刘志云;;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律制度的互动分析[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6 刘萍;;论航空排放的国际法律规制[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7 姜世波;;国际救灾法:一个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律部门[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1期
8 炽亚;;国际法律学家会议发表德里宣言[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59年05期
9 戴芷华;;中国入世的前奏——国际法律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1年06期
10 宋杰;依法治国与国际法律文化[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宇;张树兴;;关于森林保护的国际法律合作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刘能冶;;预防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实践[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0年卷第2期[C];2010年
3 荆珍;;环境正义原则与REDD机制国际法律框架的构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余飞;国际法律框架下追索流失文物难[N];法制日报;2013年
2 王忠田;多国共议如何解决海洋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8年
3 乐欣;反腐败与反洗钱需要加强国际法律合作[N];检察日报;2004年
4 凌岩;如何到国际法律机构实习与工作[N];法制日报;2008年
5 张振军 中国空间法学会秘书长;月球土地不是想卖就能卖的[N];中国航天报;2014年
6 刘铭;奚晓明率团访问哥斯达黎加和古巴[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党莅;国际组织立法遏制商业贿赂[N];中国信息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婧;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孙艺超;论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丹;从虐待战俘看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马跃跃;技术移民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姜琳;独立担保国际法律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高娇娇;核能安全利用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文晖;保障措施国际规制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张晓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刘凤同;关于跨界污染处理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优优;核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0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