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石油贸易措施的国际法规制

发布时间:2021-04-27 16:08
  石油是“自然资源之王”,国际间分布不均,且暂时难以替代。这三个特征的结合使得石油成为最具国际性的单一商品,并在供求结构上区别于绝大多数初级商品,生产者控制相对较为突出。上游准入限制和歧视是最具根本性的资源获得障碍。在下游贸易环节,石油出口国实施各类价格控制。OPEC的首要目的是实施限产保价。内外双重价格和亚洲加价则是石油出口国实施国内外价格歧视,以及国际市场之不同区域价格歧视的主要形式,有效地阻抑了石油市场的全球一体化。石油消费国同样实施各类石油进口替代措施以制衡,抑制石油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对出口国构成需求安全的威胁。这两方面“石油贸易措施”的存在使得石油市场之国际性,尚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但是,石油更是一般的。二十世纪末石油摆脱近一个世纪的生产者轮流控制,不可逆转地走向商品化、市场化与全球化。石油出口国与进口国两大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逐渐缓和,石油出口国全面融入各层次非歧视贸易体制,以2005年底沙特入世为代表。国际法作为对于消除石油贸易中的歧视性做法,并最终促进“物尽其用”的意义逐步获得确认。归根结底,自然资源主权及其利用之间的冲突,是研究石油贸易措施法律规制的核心问题。现行国际...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学术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正当性
    三、"石油"、"贸易措施"及"国际法规制"的界定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五、本文的主要贡献
    六、研究方法
    七、框架设计及论点综述
第一章 市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主权观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主权概述
        一、公法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主权
        二、理解自然资源主权的私法和市场基础
    第二节 资源稀缺性与市场
        一、市场与管制之争
        二、国际商品协定的市场化转型
        三、小结
    第三节 石油市场全球化及其风险防范
        一、石油特征
        二、石油市场国际性
        三、国际性不等于全球性:石油贸易措施
        四、石油市场全球化不可逆转
        五、全球化风险防范及政府适度干预
    第一章小结
第二章 石油生产国上游准入措施的国际法——以程序法先进性平衡自然资源主权敏感性
    第一节 开放与非歧视石油利用的乌托邦性
        一、多边石油协定的失败
        二、OPEC与自然资源主权的扩张
        三、IEA内推进自由与开放石油开发秩序的努力
        四、当代石油上游准入重商主义特征、投资不足及国有化复苏
    第二节 ECT:以程序法先进性平衡自然资源主权敏感性
        一、概述
        二、"投资的作出"规则的软约束性
        三、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规则的强制性
    第三节 中国的一般与特殊问题
        一、中国的国有化问题
        二、兼评中国入世协议书中石油开采服务的开放承诺
    第二章小结
第三章 石油出口国价格措施与WTO:化规则为力量
    第一节 OPEC限产保价
        一、OPEC及其与WTO的关系
        二、OPEC限产保价构成GATT第十一条下的数量限制
        三、GATT第二十条第七、九项例外的适用问题
        四、GATT第二十条第八项例外的适用问题
        五、小结
    第二节 双重价格、自然资源补贴与WTO规则——以美加"软木"争端为鉴
        一、本节的研究范围
        二、美加"软木"系列争端的相关性
        三、争论的主要问题
        四、小结
    第三节 亚洲加价:GATT第十七条下的挑战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亚洲加价的成因
        三、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国营贸易企业定性
        四、模式定价合法性分析
        五、目的地条款的违法性
        六、小结
    第三章小结
第四章 石油进口国安全措施与WTO:走出战略性模糊
    第一节 石油供应安全与自由贸易的冲突
        一、石油供应安全问题的凸现
        二、与自由贸易理念的正面冲突
    第二节 应急措施及其与WTO的兼容性
        一、应急措施的类型
        二、GATT/WTO的兼容性
    第三节 长期安全措施及其与WTO的兼容性
        一、长期措施的类型
        二、GATT/WTO的"战略性模糊"
        三、超越WTO体制看石油供应安全
    第四节 跨区域自贸区的突破意义
        一、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引发的思考
        二、依据GATT第二十四条的规范分析
        三、重申石油市场的国际性与FTA的意义
    第五节 中国的其他问题
        一、中国石油国际贸易格局转换和政策转型
        二、出口限制的性质
        三、所有制歧视问题
    第四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汽车领域石油替代的可能性——现状、政策和长期展望[J]. 沈中元.  国际石油经济. 2006(11)
[2]石油替代品的生产技术进展和经济性[J]. 马嘉,秦霁光.  化工技术经济. 2006(07)
[3]全面理解世贸组织“国营贸易企业”条款[J]. 何东霞.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5)



本文编号:3163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163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