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认定与赔偿
发布时间:2017-04-20 03:01
本文关键词:论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认定与赔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所周知,虽然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疆界之分,但地球环境从整体上讲实乃一个巨大和流动的生态系统,并不受疆界的限制。当今社会,随着工业污染的不断加剧,环境损害问题已不再单单只困扰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而是随着大气、河流、海洋等介质,扩散到国界以外,甚至波及全球。在此情势下,如何认定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以及如何进行赔偿,便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关于跨境环境损害问题已在不少国际条约以及其他国际法律文件中有所提及。但即便如此,国际上对于如何认定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与如何进行赔偿仍存在许多争议,这便导致实践操作的难以执行。另外,我国应对跨界环境损害的立法和制度的缺失,也同样值得关注。故此,笔者在法治视域下力图完善跨界环境损害的理论,并对我国如何应对跨界环境损害问题提出建议。首先,笔者从跨界环境损害的基本概念界定入手,探讨了跨界环境损害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渊源,指出跨界环境损害具有人为性、跨界性、有形性、实质性等特征;其次,笔者分别对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类型、归责原则、责任构成予以阐释,并对跨界环境损害的有关责任类型的利弊进行剖析与梳理,以寻得认定跨界环境损害责任的最佳途径与解决方法;再次,笔者进一步探讨跨界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跨界环境损害的求偿主体、赔偿范围、资金保证、求偿途径和求偿时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笔者指出我国应对跨界环境损害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明确国家承担跨界环境损害的预防义务,完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跨界环境损害私法救济制度,完善跨界环境损害资金保证制度。
【关键词】:跨界环境损害 归责 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6.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4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方法13-14
- 2 跨界环境损害的概述14-22
- 2.1 基本概念界定14-18
- 2.1.1 环境损害的界定14-16
- 2.1.2 跨界环境损害的界定16-18
- 2.2 跨界环境损害的特征18-20
- 2.2.1 跨界环境损害具有人为性18-19
- 2.2.2 跨界环境损害具有跨界性19
- 2.2.3 跨界环境损害具有有形性19-20
- 2.2.4 跨界环境损害具有实质性20
- 2.3 跨界环境损害产生的历史追溯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3 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认定22-31
- 3.1 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类型22-24
- 3.1.1 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22-23
- 3.1.2 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民事责任23-24
- 3.2 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认定24-26
- 3.2.1 国家承担跨界环境损害责任的必然性24-25
- 3.2.2 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归责原则25-26
- 3.2.3 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构成26
- 3.3 跨界环境损害国际民事责任的认定26-29
- 3.3.1 跨界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之必然性26-28
- 3.3.2 跨界环境损害国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28-29
- 3.3.3 跨界环境损害国际民事责任的构成29
- 3.4 本章小结29-31
- 4 跨界环境损害的赔偿31-36
- 4.1 跨界环境损害的求偿主体:国家与个人31-32
- 4.1.1 国家作为跨界环境损害的求偿主体31
- 4.1.2 个人作为跨界环境损害的求偿主体31-32
- 4.2 跨界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与资金保证32-34
- 4.2.1 跨界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32-33
- 4.2.2 资金保证:保险与基金33-34
- 4.3 跨界环境损害的求偿途径与求偿时效34-35
- 4.4 本章小结35-36
- 5 我国应对跨界环境损害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6-44
- 5.1 我国应对跨界环境损害存在的问题36-37
- 5.2 关于我国应对跨界环境损害问题的几点建议37-43
- 5.2.1 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7-38
- 5.2.2 明确国家承担跨界环境损害的预防义务38
- 5.2.3 完善我国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8-40
- 5.2.4 完善跨界环境损害私法救济制度40-42
- 5.2.5 完善跨界环境损害资金保证制度42-43
- 5.3 本章小结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张世秋;;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宋宗宇,颜可;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泉生;论环境的定义[J];法学杂志;2001年02期
4 张锋;陈晓阳;;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位与立法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邓海峰;;海洋油污损害之国家索赔主体资格与索赔范围研究[J];法学评论;2013年01期
6 张珉;;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刘先军;朱仕栋;;论我国环境侵权法上的恢复原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李文杰;;国际河流污染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周永新;;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9期
10 杨萍;;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S1期
本文关键词:论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认定与赔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1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