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和平发展时期中国新型海权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6-09 08:26
  一般说来,海权体现为国家开发利用海洋,维护海洋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的能力。各国在海洋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本国的海权理论,以本国的视角来阐释海权的内涵。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海权关注的重点由争夺控制海上交通要道转向开发利用海洋,运作的手段方式趋于多元化。由于海洋本身的重要性,海权将在国际政治和国家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坚持外向型的发展之路,需要海权的有力支撑。历史上中国一直背向海洋,有海无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海权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海权的实效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问题的出现,所以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新型、综合的海权。这种海权是国家对于海洋事务的总体战略安排,体现为国家在海洋领域中的实际行动能力,具体体现为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准军事)、法制、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和途径来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相应的海上力量,保护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捍卫国家的海洋权利,遏制、消除海洋方向的各种威胁和非安全因素,确保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从而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海权具有和世界其他国家海权相同的共性,但是更具有不...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海权的概念、内涵及作用
    2.1 海权概念的界定
    2.2 海权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2.3 海权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第3章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新型海权
    3.1 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
    3.2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新型海权
    3.3 新型海权的应有内涵和构成要素
    3.4 构建新型海权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4章 审视中国当前的海权
    4.1 海洋权益方面
    4.2 军事海权方面
    4.3 经济海权方面
    4.4 法治海权方面
    4.5 海洋外交方面
    4.6 海洋文化方面
第5章 中国新型海权的构建
    5.1 构建新型海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5.2 合理定位:海权与陆权的平衡
    5.3 构建行动的理论框架
    5.4 具体的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陆权到海权的历史必然——兼与叶自成教授商榷[J]. 倪乐雄.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11)
[2]历史视野下的国外中国海权研究[J]. 熊曙光.  中国图书评论. 2007(10)
[3]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J]. 王历荣,陈湘舸.  求索. 2007(07)
[4]海洋意识重塑:中国海权迷失的现代思考[J]. 马志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日本通过第一部海洋大法[J]. 张伯玉.  世界知识. 2007(09)
[6]“和谐世界”与中国“新外交”[J]. 袁鹏.  现代国际关系. 2007(04)
[7]当前东南亚形势浅析[J]. 何胜,张学刚.  现代国际关系. 2007(03)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J]. 史春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试论海权的历史发展规律[J]. 刘一健,吕贤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中国的和平发展:陆权的回归与发展[J]. 叶自成.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02)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D]. 史春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0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220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